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8.4.15 星期二 Vol. 259

印祖遺訓 化解世間劫難之良方 (二)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我們要做到純淨純善,一定要知道從自己內心裡面做功夫。佛法稱為內學,時時刻刻照顧自己,不要去看別人,要消除內心裡面的矛盾,你的心才會得清淨。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請看本期專欄

  發心從何處入手?從「不自欺、不欺人」入手。要學真實,絕不欺誑任何一個眾生。做人不誠實,對人虛情假意,常打妄語,做什麼事都不能成就。由此可知,真正修行從「不妄語」始,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請看地藏經玄義講記

  最新訊息桃園縣中壢市善果林淨土寺簡介/佛事行事曆至善教育基金會致社會各界感謝聲明/相關活動列表日本東京.北海道弘法訪問團6日日本東京佛學講座暨三時繫念法會華藏淨宗學會禮請專任技術人員 九十七年桃園縣孔廟「聖賢文化系列」講座新加坡消災祈祥千人念佛法會、、九十七年度三重淨宗學會/正義講堂佛事行事曆台南華藏蓮社/共修活動表台南市社區家族關懷講座

  新增香港1中國電信1中國電信2中國電信3中國網通1下載,目前影音檔為4/14日前的,最新檔尚未放入。 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查詢編號-下載影音

  目前發現@themail.com、@pchome.com.tw、@sohu.com、@126.com、@263.com、@163.com、@eyou.com、@sina.com與@21cn.com的信箱,會被isp當作廣告信擋掉,以致於無法順利送達,若您是上列信箱,請使用其他Email信箱訂閱,以免收不到雜誌,謝謝!


  本期專欄:印祖遺訓 化解世間劫難之良方 (一)

   我們的修學不但要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還要做到「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祖師告訴我們,在末法時期,我們生活學習的大環境不善。實在講,我們的福報比不上古人,不要以為我們的物質文明天天在進步,超過古人太多,但是精神的墮落非常可怕,精神、生理的染汙非常嚴重。所以,這一點物質文明的受用,我們付出的代價非常慘痛,得不償失!這是共業,無可奈何,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要是不隨順沒有路可走。

  我們業障深重,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只有在忙裡偷閑,一年當中能找到一個假日,這是很大很大的福報了!能夠有七十天的時間在這裡共修,這七十天當中,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怎樣念得如法?怎樣念得有效果?必須對於淨土的理論、方法、境界要有相當地認識,功夫才能得力。如果一天我們修行的時間是十二小時,兩個小時聽經,十個小時念佛,這是個好辦法。 

  真正老實可以不要懂教理。什麼叫老實?教他念阿彌陀佛,他就念到底,他念佛決定沒有妄想、沒有懷疑、沒有間斷,這種人叫老實人。老實人難得!大概現在十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他可以不要學教、可以不要聽經,他能成就。 

  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六道眾生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佛常常比喻說三惡道是你的家鄉,三善道是你出來旅行,你出來觀光旅遊時間短暫,三惡道是你的老家,很可怕!生生世世我們都是念佛人,與佛的緣很深,為什麼不能成就?就是放不下,沒能把身心世界徹底放下,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成。

  《金剛經》上佛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錯了!不要再牽掛了,要徹底放下,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真正求往生的人,一生當中,學一部《無量壽經》夠了。《無量壽經》要是嫌太多,無法受持,那你就學《阿彌陀經》,分量少。在中國過去,我們知道蓮池大師,近代印光大師,他們一生就受持一部《阿彌陀經》,一句六字洪名,成佛作祖。尤其蓮池大師說得好,「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誰歡喜,你們去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你們喜歡修哪個法門,你們去修。他自己死心塌地,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成佛作祖都有餘。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至善的,我們講的純淨純善,他全做到了,所以他能成就。

  我們要做到純淨純善,一定要知道從自己內心裡面做功夫。佛法稱為內學,時時刻刻照顧自己,不要去看別人,要消除內心裡面的矛盾,你的心才會得清淨。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你要是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外面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是平等的,那叫一真法界。我們為什麼不平等?這個人我喜歡,那個人我討厭,統統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在作祟。

  現在要把內心裡面的對立消除,把它化解,這叫做真功夫。功夫在哪里做?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在這裡做功夫。怎樣能把一切人看平等、把一切事看平等、一切物看平等,平等才能和睦相處,這叫真功夫!平等不是從外面修,外面人與事永遠不平等,從內心裡面修,離妄想分別執著,平等了!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對一切人事物要看得淡一點,不要太計較,一年比一年淡,那就是進步。把所有一切對立都化解掉,知道性德裡面沒有對立,性德是圓融的,性德是不二的。平常做這個功夫,對於念佛求生淨土大有幫助!

  (節錄自淨空老法師開示 20-16)


  經論輯要:地藏經玄義講記(5)

【又即本性之力用,大士稱本立願。乃自心起信,還信自心。】

  說得很貼切。「稱本立願」,「本」是自性;「立」是現起。

【譬樹之因地發根,根深本大。則枝葉依之而敷榮。華果由之而茂實。狂風雖大,不能動搖。】

  此是比喻,下面是正說。

【願不依諦。名為狂願。諦不從心,目為邪諦。】

  此兩句很重要。「諦」是什麼?真理,願要依真理。如果願沒有依真、依理,願會動搖、會退轉,會產生變化,會隨著外境而改變。由此可知,凡夫沒有見性,所說的話難以置信,即是「願不依諦」。遇到大風大浪,為了要保全自身,捨信而救己。菩薩則不然,縱然犧牲生命財產也不會動搖信心。所以無論別人用侮辱、陷害,甚至極其殘酷的方式來對待,菩薩對眾生的愛心絲毫不改變,此是依諦。諦是從自性真心顯露的,是自性真心本具的德能,故稱本願。

  「諦不從心,目為邪諦。」真理如果不與自性相應,就是邪諦。世間人講真理講得太多,標準都不相同,總不如佛法,佛法是依自性。世間法是依世智辯聰,似是而非,與自性不相應,這是世法與佛法之差別。

【今以心為地,諦為根,願為本,然後正行之枝敷暢,助道之葉鬱蔥。七覺淨華,八正道果,成實法林之樹,莊嚴總持之花。】

  此是比喻,一目了然。

【故須稱本立願,方能要制其心。縱遇境風,不能沮壞。】

  這幾句話很重要。由此可知,菩薩真正修行,真心重要。我們提出的「真誠」,即是根本,若無真誠心,無論怎樣精進用功修學,都不會有成就。真誠就無私,有一念私心就不誠、不真。曾國藩解釋說:「一念不生是謂誠」。惠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真心離念,離邪念保持正念。正念無念,起心動念即是邪念。不起心、不動念;眼能見、耳能聽,即是正念。如在生活中用六根根性是正念,用六根之識是邪念。正念是佛念,佛知佛見,佛知佛見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帶有妄想、分別、執著,念即不正。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正念即現前。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正念現前,真心顯露。沒有見性之人都用識心,不是真心。

  本經是圓教一乘了義大經,地藏菩薩無量劫前早已成佛,大慈大悲退居菩薩位,教導我們要發慈悲心。不居佛位居菩薩位,做一切眾生「不請之友」,很難得!所以從真誠發願,才能控制妄心,「方能要制其心」,「心」是妄念,才能控制得住。沒有真誠,何能控制煩惱習氣!人要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如何不造業!所以古往今來,凡是修學有成就之人,別無他途,根本就是用真心,一片真誠。若遇緣殊勝,決定往生不退成佛;若沒有殊勝機緣遇到淨宗法門,也必定生天得福。

  發心從何處入手?從「不自欺、不欺人」入手。要學真實,絕不欺誑任何一個眾生。做人不誠實,對人虛情假意,常打妄語,做什麼事都不能成就。由此可知,真正修行從「不妄語」始,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無一事不可公開,這是自性、是性德。凡有隱瞞,此即無明,障礙明心見性。修學證果,明心見性,一定要從此處認真做功夫。

  「願」有通、有別。四弘誓願是「通」。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菩薩在因地所發無量無邊大願的總綱。四弘誓願是依四諦,四諦依從自性,所以稱之為真理。依苦諦,發「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弘願,從自性自然流露,沒有絲毫勉強。儒家講「惻隱之心」,見到人有苦難,自然伸出援手。佛法是「從本立願」,不是學來的,完全出於自然,性德之流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性德亦有流露,不過時間太短,多數時間是迷。譬如我們見到眾生有苦難,第一念是性德,第二念若想「該不該幫助」,就落到妄想了。譬如,遇到一個小朋友、小動物,見到其有難,立刻自動幫助,什麼念頭也沒有,方是自性性德的流露。若想到利害,就落到意識裡。菩薩與我們不同之處,就是菩薩的真心、性德能永遠保持不迷不失,我們雖有但常常迷失而不能覺知。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境,第一念是性德,眼見外境沒有起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此是見性見。可是第二念就把見性變成眼識。為什麼?有分別、有好惡、有執著。諸佛菩薩永遠保持見性見、聞性聞,是故稱之為明心見性。菩薩見外面境界是自性,見性見色,不名塵,稱色性;聞性聞聲,聲不是塵,是聲性。我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妄想分別執著,起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就迷了。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識。識變境界,心性只現相,識就將它轉變了;若不轉變,單單是性現的,法界稱一真。一真法界在哪裡?在我們眼前。如果我們用見性見色性,就是一真法界。所以我們第一念都是自性的功德,第二念就轉變成識;識起變化,外面境界隨心而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心想生,境界就不平等,就有善惡、好醜。如果是見性見、聞性聞,沒有好醜善惡、沒有是非,境界是平等清淨的。境界之變易都在自己一念之間,不是別人變給我們享受,自己變自己受用,此是真話!

  四弘誓願,其實只有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此大願一發,後面三願就完成了。後面三願都是要完成這一願的條件。若欲度苦難眾生,自己無法離苦,如何能度別人!所以自己要斷煩惱,為度一切眾生斷煩惱。如何斷煩惱?要修行,為度一切眾生而修行。如是之心、志、願太偉大了,不為自己而為眾生。斷煩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自己有德行之後還要有能力。是故才有第三願,「法門無量誓願學」,度眾生必須要具足能力和智慧。

  有德行、有智慧、有能力,方可教化眾生,可以為眾生的表率,做眾生的模範,但是還不能圓滿達到教化眾生的願望。因眾生的種類繁多,自己智慧、德能必須要達到真正的圓滿,煩惱真正斷盡,教化之目的方能達到究竟圓滿。這就是第四願,「佛道無上誓願成」。是故,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是為了度眾生,決不為自己。如是心如是願,才能真正成佛道,為自己豈能成佛道!

  由此可知,若不是真正在做斷煩惱和學法門的功夫,則「眾生無邊誓願度」,僅是嘴上說說而已,不是真心。是故,後面三願是完成第一願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四弘誓願將整個佛法的教學,一切諸佛如來對於眾生無盡的慈悲顯示無遺。我們幫助世間消除一切災難,唯有真正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用教學的方法,方能得到殊勝美好的效果。

  本經說到菩薩的別願,即是「孝心」。菩薩孝順自己的父母,將此孝心擴大,孝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此孝行呈現了,自性就是圓滿的。我們要能舉一反三,尊敬師長,敬愛我們的老師,將此愛心擴大,敬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以孝心、敬心,對待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即是學菩薩道,才是真正發菩提心。以孝敬做為大總持法門,作為整個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

  什麼人能將孝敬做到圓滿?諸佛如來。是故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說明一切眾生與我們的關係。我們愚昧無知,不了解過去、不知道未來;佛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知道過去未來。佛告訴我們,一切萬法皆是自性變現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誠如老子所言:「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本經的中心是「孝敬」,是故古德說本經是佛門的孝經。大乘佛法從何學起?從地藏法門學起。孝心、敬心都是性德,而且是圓滿的性德。性德,一切眾生本具,個個不無。我們的性德被無明、煩惱所蓋覆,此是我們無量劫來修學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能幸遇此法門,就表示我們過去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福德、因緣是多麼深厚!若這一生不能把握此殊勝之因緣,隨業流轉,仍復空過一生,乃徒有幸遇之名,而無幸遇之實耳。若能真正回頭改過,用真誠心,以孝敬的態度,孝順、尊敬一切眾生,自己謙虛卑下,就決定往生成佛。若時時站在上首,處處要走在人前,則是嚴重的障礙,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不知不覺又起現行。是故,要謙虛卑下,不敢在人前,不敢在人上。老子曰:「吾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謙下之德,方能成就自己的功行。我們無量劫來煩惱習氣太深,稍不謹慎又起現行,貪瞋痴慢不知不覺起來,修行又被破壞了,長此以往,畢竟空過。

  如果我們這一生不能認真修學,充其量得一點三界六道有漏福報而已,要想了生死出三界則不可能。如果我們冷靜觀察,真正念佛往生的人,其行持確實與一般人不同。以世間法來說,他們具足了「溫、良、恭、儉、讓」的德行。以佛法來說,他們確實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如是念佛,豈能不往生作佛!諦閑法師的徒弟鍋漏匠,謙虛卑下,心地清淨,萬緣放下,老實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完全是自性的流露,絕對沒有感情。情是虛妄的,性德是真實智慧。明白此理,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在一切境界中,提升自己的境界,即是《華嚴經》五十三參所顯示的「歷事鍊心」。鍊什麼心?鍊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善緣、順境無貪愛之心,增長智慧;逆境、惡緣之中沒有瞋恚心,亦增長智慧。五十三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善有惡、有逆有順。這就是教導我們從早到晚,從年初到年末,在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順逆境緣中,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將自己的煩惱習氣淘汰得乾乾淨淨,象善財所示現的那樣。

  念佛要想順利往生,必須做到不受境緣的干擾。世出世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一切皆不可得。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皆虛妄不真。對事實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能做到不受干擾、不被誘惑。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方能做得了主宰。眼不被色誘惑,耳不被聲誘惑,在接觸中不受誘惑,方是真實功夫。初學人先要遠離、少接觸,待其有定功、有智慧時,再到境界中磨鍊自己。真正能不動心、不起念,就知道自己功夫成熟了。

>>>續載中…

  (《地藏經玄義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12.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堅定其心努力修持

  人生世間,數十年即成古人。此數十年中,若不努力修持,則前途之險,不可言喻。既發心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實為多劫善根所致。然須堅定其心,只期愈入愈深,愈修愈切。萬不可一時高興遂發心,及乎久久,則置之腦後,不復顧也。汝名念橋,橋乃過度人之要物。若無橋,則彼此往來,頗形不便。淨土法門,乃從生死此岸,過涅槃彼岸之大法橋。汝能自行化他,自他皆可過度。故為汝取法名為慧度。以若有智慧,則由此岸登彼岸。若無智慧,則永劫在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既皈依受戒,當嚴持勿犯。否則成兒戲佛法,罪過之極。其居心必須主敬存誠,克己復禮。其行事必須孝慈友恭,真實無偽。又須以淨土利益,上而勸其父母,下而勸其妻子,中而勸其兄弟朋友鄉黨鄰里。若自若他,咸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愛惜物命。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若能如是,可謂真佛弟子。否則有名無實,但得空名,毫無實益。


  倫理道德: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我自己這一生學習、講解,我有一個原則,諸位如果細細的去觀察,你會發現。我學儒,我是以《三字經》前面八句做為總的綱領。中國的教學,從兒童時候開始,第一句話就把學問的根本、學習的根本傳授給你。

  「人之初,性本善」這一句話,跟大乘教裡面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一個意思;儒家講「本善」,佛法講「佛性」。要肯定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性本善,值得尊敬。

  本善為什麼變成不善?下面講得很好,「性相近,習相遠」,這話是孔子說的。本性是一樣的,相接近,大家是一樣的。習性就不一樣,習性是什麼?習慣,這就不相同。在佛法裡面講,本性是一真法界,習性是十法界。為什麼會有十法界?會有三途?會有六道?習性不一樣。習性裡面有染有淨,四聖法界是淨,六凡法界是染。染裡面有善有惡,所以在六道裡頭,人天善道是染業,善染所變現的;地獄、餓鬼、畜生就是三惡道,那是惡染變現出來的。三界、六道、十法界本來沒有,那現在還有沒有?現在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這個話怎麼說?相有體無,事有理無。就像作夢一樣,十法界、六道、三途是夢中境界。《永嘉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話都是真話,都不是假的,是事實真相,可惜我們不懂。

  人真的是不知不覺墮落在習性裡頭,這個時候怎麼辦?所以聖哲傳統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人恢復本性,這就是教育。所以「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教他,教是什麼?教是覺,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你不幫助他覺悟,不幫助他回頭,這種染污肯定愈來愈嚴重。這種嚴重的現象,在今天的社會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今天社會的動亂,社會的災難,就是嚴重染污的現象。所以要教,你不教怎麼行?誰來教?聖人教,賢人教。

  後頭兩句說得好,「教之道,貴以專」。我是特別重視這一句,要專,不能雜。雜,那個教育只能說是知識的傳授;專,專是智慧的覺悟,不一樣。雜修,你只能修到一些皮毛、知識,不是智慧。專修開智慧,為什麼?專修跟佛法裡面講的那個教學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佛法教學的總原則。戒是方法,你一定要遵守方法。譬如我們念的這八句,遵守這八句,這是戒;專學一門,這是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智慧開了,通了,世出世間法都通了,障礙沒有了,所以這個絕對不是記問之學。你能夠記得多,聽得多、記得多沒有用處,你不開智慧,你所學的全是別人的,不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是從你記憶裡面流露出來的,這怎麼行!

  總的綱領,五句話: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漢武帝為國家制定教育政策,遵循古聖先賢教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建立一個政權,統治這個國家,什麼最重要?教育。只要把教育辦法,樣樣都上軌道,這個教育是指倫理道德的教育,為什麼?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是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這肯定的。

  所以帝王,古時候的帝王,他的使命有三樁事,「君,親,師」,這是他的任務(現在人講是他的任務),三大任務。君是領導,親是父母,人民叫子民,你要把所有人民看成就像你自己的兒女一樣,你要愛護他,要關懷他,要養育他,要教訓他。所以最後一個任務是師,你是人民的老師,你教他什麼?今天他出了亂子,他有沒有過失?他沒有過失,沒有教好。你看看佛在《無量壽經》講的,這話講得好,對於造作罪業,做錯了事情的人,不要怪他。你怪他是錯誤了,他真叫冤枉,為什麼?沒有人教他。「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要常常能夠記住這四句,我們對於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你就能夠體諒,你就生憐憫心,不忍心去責備他。他是好人,很可惜沒有人教他,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家如是,國亦如是,現在公司行號也如是。我知道我們國內有一個公司,這個老板常常聽我講經,他有一點體悟。他公司裡面雇用的員工也是要考試的,錄取了,進了公司,第一個月不做事情,專門聽經,好像是一天聽八個小時經,聽一個月,然後再進入你工作崗位,這個正確,這個就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這個不是建國,他是建立公司,建立公司,對所有員工,工作員工是教學為先,先教育。

  這個「教之道」還是不離這個原則。「父子有親」教孝,「君臣有義」教忠義。古人,漢朝時候就有選舉,不是人民選舉,不是像在人民選舉,什麼人選舉?地方官員。我們在古書裡面常常看到「舉孝廉」,舉是選舉。我們這個地方官員,譬如說這個都市市長,他要常常留意,他管轄的這一市,這市裡的年輕人哪個是孝子、哪個廉潔,又要能孝順父母,又很廉潔。發現這樣的人,就要把他選拔出來,送給國家來培養,國家來教他,教他將來為國家辦事。他能夠孝順父母,他一定能夠忠於國家;他廉潔,他就不貪污。所以古時候選拔作官的人,兩個條件,一個孝,一個廉。這兩個字,你能孝順,決定能盡忠;你能夠廉潔,絕不貪污。

  地方官員替國家選拔人才,如果三年不能夠替國家選拔一個人才,你這個官就別做了,皇帝一定免職。這免職有道理,你在這裡做三年,一個人才,孝廉都拔不出來的時候,可見得你沒有把人民教好,所以政績裡面第一條是教學。教孝,教敬,八德裡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教學的綱目。這五條每一條裡面都有這八個綱目,這個教學的意趣,顯示出無盡的深廣。

   (節錄自仁愛和平講堂緣起 28-09-01)


  因果教育:鯀

  帝堯之時,洪水滔天,堯求能治水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四嶽請試之。鯀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視鯀治水無狀,殛之於羽山以死。注云:鯀死化為黃熊,入於羽淵。(夏本紀)

  鯀,是顓頊帝之子;夏禹王之父。性情頑戾,相貌醜惡,時人稱他為檮杌,為當時四凶之一。

  堯帝時,洪水氾濫,橫流天下,田園湮沒,民不聊生,災害慘重。

  堯帝急於尋求能治水者,四方諸侯之長者舉薦鯀擔任,堯帝說:「鯀,違逆先王教命,謗訾親族,不宜任用。」四方諸侯之長者說道:「鯀剛僻勁悍,體粗力壯。適於承當此任,請試用之。」堯帝始命鯀治水。

  鯀受命後,大興徒役,周城作九仞之隄,不用疏導而用以堵塞洪水。結果,勞民傷財,徒費九年時光不但毫無成效,洪水災害更是慘巨。

  其時,舜正攝天子政事,巡守行視,見鯀治水無狀,百姓遭受其殃,年年劇增。即奏知堯帝,請誅鯀以謝天下,堯帝准奏,下令將鯀處死于山東省蓬萊縣東南之羽山。鯀死後其神識化為黃熊(三足鱉)入于山下之羽淵。

  (「歷史感應統紀語譯」連載二)


  心得交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蔡老師在講座中講到新加坡的許哲女士雖然已是107歲老人了,可是她仍然照顧那些比她要小很多的老人。她處處為別人想,所以贏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和愛戴。通過許哲女士,使我想到了我的切身經歷,在這裡和有緣朋友分享。

  2002年12月在自認為毫無原因的情況下,突然失去記憶50多日,當時無任何理智,甚至暴打我年近七旬的父母,最後家人把我送到了精神病院。50多日經歷的是六道輪回,地獄,極樂世界等境界。當我清醒時,感覺就如晚上睡覺醒來,只是疲乏很累,並無其他症狀,從那以後,我的神志始終正常。只是每想到曾有精神疾病的人將來都不會有好結果,就感覺到以後的人生非常迷茫,於是混日子思想嚴重,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想到自己的女兒還小,最後不得不聽從醫院和家人的安排接受治療(醫生說我的病非常嚴重,恢復期要5年)。

  就在我心灰意冷時經別人介紹了修學佛法的好處。當時師兄指點我「一句佛號可以消萬劫生死罪,佛是無上醫王。既然醫學沒有辦法了不如念佛試試,如果好了更好,不好又沒少什麼。既然知道自己神志清楚,那就要過正常人的生活,該上班上班,該睡覺睡覺,為父母愛人以及孩子做點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減少家人的擔心。這樣時間長了家人以及周圍的人才不會把我當成病人」,師兄的這番話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師兄那裡回來後,我做好了一切準備,甚至寫了遺囑。由於父母年事已高,就把遺囑給了姐姐,說萬一有事情就請她照顧我女兒。而且跟愛人商量我想去上班,愛人同意了,囑咐我若身體實在受不了就回家。第二天一早給愛人和女兒做好早飯,把家裡的衛生打掃乾淨,早早就去上班了,當時把校長嚇著了,問我有事情嗎?我說來上班,領導一開始不同意,後來看我堅持,就同意了。不過囑咐我,如果感覺身體不適可隨時休息,我也不用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當我聽到領導這樣照顧我的時候,感動莫名。當時暗下決心:既然領導能為我想,我也不能給領導填麻煩。為了減少別人的擔心,我在上班的時候提前十分鐘到崗。下班的時候等老師和學生都走了的時候我再回家,而中間如果想去衛生間的時候就等著上課期間,樓道沒人的時候再去,雖然我上班了,但是仍然與外界基本隔絕。

  領導覺察了我的心態就和我談心,讓我在課間的時候以及上午課間操下來活動下,這樣對身體有好處。我說,如果由於我的出現,讓老師恐慌,或是給學生造成擔心和害怕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而我什麼時候再犯病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還是不下來,這樣對大家好,而且領導能讓我正常到單位裡上班我已經很知足了,我不能再給領導找麻煩。領導看我這樣說,讓我放下思想包袱,別人沒有把我當成精神病人,都把我當正常人看待。我又一次感動的落淚。

  為了減少家人的擔心,上班時,每天中午我都會給父母掛電話,下班後會先回到父母那裡,這樣父母好讓父母放心,然後再回家。平時不出門,除非是採買,否則就一直在家裡念佛。愛人看我這樣封閉自己,很是擔心,就囑咐女兒晚上一定讓孩子陪我去散步,但我不去。愛人看我這樣,他就想讓我玩電腦遊戲,我也拒絕,只想念佛。愛人實在沒辦法,就想到上寬頻讓我上網聊天,我還拒絕。但是通過請教我的學佛師兄,他們告訴我要理解愛人的苦心,聊天可以找學佛人,網路也有很多善知識。最後我和愛人商量,讓我聊天可以,但是我要找學佛人聊天,愛人看我肯上網了,就說可以。當時的我對電腦開機關機都不會,愛人就讓女兒幫我操作幫我打字。

  通過這些事情,讓我真正明白了確實是只要我們為他人想,周圍都是好人,人人都會為我們想,這也印證了老法師的教導:「境隨心轉」的道理。

  (文章來源「佛陀教育網路學-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問:弟子想在自己家中每星期放一次三時繫念光碟,超度歷代冤親債主和周圍的鬼神。可是有的同學勸導,三時繫念不可在自己家裡做,如果自己的威德不夠,請神容易送神難,會給生活帶來麻煩。請老法師開示。

答:你是信這些人的話還是信佛的話?信佛的話,可以做,為什麼?冥陽兩利。鬼神也是眾生,也需要超度,所以這是好事情。不過在播放之前你要請神,播完之後恭恭敬敬送他各歸本位,鬼神也會很合作。你把他請來,不送出去可能會有麻煩。所以一定要懂得禮請,懂得很尊重的為他送行。

問:植物也有生命,為何不在六道輪回之中?

答:植物在六道輪回裡你知道嗎?你不知道,還是在六道輪回之中。你看最明顯的樹神、花神、草木神,連小草都有神。這些神是從哪里來的?不是樹木花草有神,是人的靈性沒有到別的地方投胎而附在它身上。靈性依靠植物也能存在,但沒有離開六道,是屬於六道裡鬼神這一道。

  常慧法師的故事也有些人知道,三百多個北朝鮮的山神想念佛,派出代表在中國找一個出家人做師父,領導他們念佛,找了半年,於是就找到了常慧比丘尼。所以她被山神用旋風帶走,大概是二、三個小時,被風吹了一千多裏,結果帶到邊界之後,她就由天空掉到一沙堆上,沒有受傷,只是衣服鞋子裡充滿了沙子。之後八個山神出現告訴她,說是代表北朝鮮的山神來請她的,他們還請了天神幫忙,結果中國護法神那一關通不過,所以放下來。由此她才知道,自己怎麼會莫名其妙被一陣風吹走這麼遠。她問這些山神,你們當山神多少年了?三千多年了。她說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間,你們為什麼不學佛?那時不知道,現在才曉得。他說天上也不怎麼好,還是極樂世界好,所以才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所以這八個代表也不好意思回去,就當她的護法,跟她念佛,現在這八個山神往生了。這透給我們的訊息是真的,不假。所以你就曉得,樹木花草之所以有靈,就是靈附在樹木花草身上。

  另外我們從佛法當中知道,所有一切植物、礦物都有靈性。因為它的體是法性。法性有見聞覺知,法性有色聲香味。所以日本江本勝博士用水實驗,證明水有見聞覺知,它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告訴江本博士說,不但是水,泥沙、石頭乃至於我們家裡的用具、桌椅、板凳,只要是物質都有見聞覺知。因為物質的體是法性,法性本來具足見聞覺知,色聲香味,是永恆不變的,不生不滅的。所以整個宇宙是有機體的,是活的,跟我們是一體。學佛,慢慢就會明白,《華嚴經》就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整個大宇宙與我是一,不是二。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學佛答問」21-366-01)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老和尚於4月7日起恢復華嚴講座,詳細內容請參考網路直播台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本科到專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