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5.8.30 星期二 Vol. 227

利益眾生的四種原則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四攝法」。攝受眾生,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要妥善運用,這確實能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與人的相處一定能做到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就不會發生爭執,更不會有戰爭。人為的災害沒有了,依報隨著正報轉,自然的災害也就沒有了,這是消災免難的真實方法,我們要理解、要學習,還要會運用。 請看本期專欄

  我們要記住「知恩報恩」。報父母之恩、報老師之恩、報諸佛之恩、報眾生之恩。世間人何以不知道報恩?不知道恩。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報恩。請看地藏經講記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重要聲明善果林孝親尊師佛七通告農曆七月三時繫念法會相關行程墮胎之可怕,決不可墮胎淨空法師、悟道法師、蔡禮旭老師於衛星電視台講演時段通告(衛星電視台有網路直播)

  新增大陸主機下載,目前影音檔為8/19日前的,最新檔尚未放入。 若同修要下載影音檔,請勿用大量session下載mms,以免造成主機當機。下載請多用ftp方式。請多多配合!

  現提供蔡禮旭老師講演52-115共40集vcd檔下載。若同修們想要哪一套淨空法師或是蔡老師講演的vcd檔案,也可以來信amtb@amtb.org.tw建議,我們會依據最多人數建議的,做為上網的先後順序。此是敝網站為廣大同修新提供的一項服務,但嚴禁燒錄販賣,僅供個人修學或與同修們結緣免費流通之用。若發現有下載燒錄後賣錢的情事,將取消vcd的提供。網站會公告即將上網的vcd,前一套會再保留數日,之後將會刪除,若要下載請儘早,因網站同時只能保留最多100片vcd檔案。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最近新增文字/mp3/wmv檔最近新增約百種的電子檔案


  本期專欄:利益眾生的四種原則

  佛在大乘經裡,教導我們最重要的課題,也是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肯定生命是一個整體」。虛空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非是自性活動的現象而已;自性是一個,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這是了不起的認知,認知的人就是佛、法身大士,迷失的人就是凡夫。佛與法身大士如何與迷失自性的人交往,就是佛陀教育。而佛教導的內容太多了,真正是無量無數無盡,可是它有一個原則,若能掌握此原理原則,就可以加速修學的腳步,縮短契入佛陀境界的時間。

  當然,根本的原理是認知,必須先要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性、自性的活動,然後通過學習將之證明。我們現在相信、肯定是相信老師,這是信他,不是信自,還是隔了一層。如何把信他變成自信,就是功夫的圓滿。佛與一切眾生的交往,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與一切有情眾生的往來,人與一切無情眾生的往來(無情眾生即是自然生活環境),人與天地鬼神的往來。覺悟的人與眾生、自然環境、天地鬼神往來,用的是真誠心、恭敬心、禮讚心、慈悲心。合而言之,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以真誠的愛心做基礎,加以善巧方便,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無量壽經》講了三個真實。第一、「住真實慧」,就是住菩提心,就是住真誠清淨平等覺,真實的一片慈悲,無條件的愛護、幫助一切眾生。第二、「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即今天講的布施供養,布施供養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我們要知道,眾生就是佛性,眾生就是佛,佛性就是自己,所以眾生就是自己。此一事實真相,只有徹底覺悟的佛陀才說得出來。第三、「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即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真實之利。我們自己修學是真實之慧;布施供養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是真實之利。

  佛用什麼方法落實?四悉檀與四攝法。這兩種方法交叉使用,就是善巧方便,能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人與自然環境盡其美好。我們這才明瞭,古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與大自然合為一體,才是真正自在美滿的幸福。迷在五欲六塵的眾生,不知道享受大自然,偶爾見到沒有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心裡亮了一下,但是瞬間又迷了,無法保持,非常可惜!

  四悉檀是四個原則,「悉檀」的意思,在佛經翻譯體例裡,稱為「梵華合譯」。「悉」是中國字,「檀」是印度梵語;「悉」是普遍,「檀」是布施、供養。「悉檀」的意思就是平等的、普遍的、無條件的,布施供養一切眾生。

  第一、「世界悉檀」,意思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事物,虛空法界都是眾生,即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與人接觸,令人生歡喜心,我們很容易明白。但與大自然接觸時,如何令它生歡喜心?如果你以真誠、清淨、平等、大慈悲心,常養菩提心,你到外面去觀光、遊覽,你會見到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對你歡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粗心大意的人體會不到。而天地鬼神,我們肉眼見不到,但他看得見我們。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心地真誠、恭敬、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天地鬼神個個歡喜。這實在不可思議!

  第二、「為人悉檀」。我們在交往當中,最接近的是人類,所以人與人的交往,第一個大前提要「為人」,一定要利益對方,不要求利益自己。現在人提倡二利,利益自己,也利益對方,雙贏,這還是把「我」擺在第一。諸佛菩薩的觀念與凡夫不一樣,他不想自己的利益。佛菩薩與大眾相處,能令人愛戴,令人尊敬,因為佛菩薩表現的是捨己為人。譬如我們供養佛菩薩的形像,最常見的是燈、燭、香,這三樣皆表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最明顯的是蠟燭,表現「犧牲自己、成就別人」的精神。

  覺悟的人與不覺悟的人打交道,覺悟的人是捨己為人,讓不覺悟的人漸漸覺悟明白,破迷開悟,這就是度眾生。在法布施裡,捨己為人是「代眾生苦供養」。這件事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平常人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自己。而覺悟的人與不覺悟的人往來,能令不覺悟的人生歡喜心,生敬仰之心,如此彼此就能建立一個信任、親密的關係。

  第三、「對治悉檀」。如果沒有很深厚的關係,你勸導他,他不聽,他會懷疑,認為「你對我好,是別有企圖」。所以,先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再勸導他,告訴他事實真相,他會接受。事實真相有理論、有事相,對於上根利智的人,跟他講理論,將宇宙人生真相講解給他聽,他能接受。對於中下根性的人就講事,事就是因緣果報,跟他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並舉例事實讓他自己去體驗,他會恍然大悟。此目的是教他斷惡修善,離苦得樂,這是初步,仍不究竟。換言之,這是勸導他決定不造三惡道的業,不墮惡道,得人天福報,這是大部分人樂意接受的。

  最後,「第一義悉檀」,就是給他真實的利益,勸他明心見性,勸他作佛。說真實話,在我們現前時代,真正能達到作佛、作菩薩,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淨宗法門。我們用比較的方法,到最後發現,這個法門對我們最有利,最適合我們的根性,也適合我們現代生活環境。他接受了,就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用四悉檀度化眾生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四個階段也有方便,就是「四攝法」。攝受眾生,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要妥善運用,這確實能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與人的相處一定能做到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就不會發生爭執,更不會有戰爭。人為的災害沒有了,依報隨著正報轉,自然的災害也就沒有了,這是消災免難的真實方法,我們要理解、要學習,還要會運用。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早餐開示20-14-0314)


  經論輯要:地藏經講記(4)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不」字念否。文殊師利菩薩乃菩薩眾中智慧第一,若智慧第一的菩薩都不知道,其他的就不必問了。「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是講正報。他們從何方而來?「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盡虛空、遍法界,此是依報。來自四面八方,即是來自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來了如此之多的人,文殊菩薩是否知道人數有多少?我們看文殊菩薩如何答覆。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度」是度量。文殊菩薩智慧第一,以他的能力,以千劫之長的時間來觀察、衡量,亦不能得知其數!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佛眼具足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猶不盡數」這是謙虛之辭。佛告訴文殊師利,我以佛眼觀察,也算之不盡,何況於汝!此是形容參與大會人眾之多,顯示了法會的殊勝莊嚴,以及這個法門的重要。參與法會的人如此眾多,這是說明佛法深廣、法門無盡。無量的法門皆以地藏法門為基礎,捨此基礎,任何法門皆不能成就。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已經得度、已經成就的是十方諸佛。「當度」、「當成就」的是一切菩薩。「未度」、「未成就」的與地藏菩薩已經有深厚的緣分。當度者包括天龍、鬼神,以及後世有緣學佛的一切人。我們屬於未度、未成就,如何能躋身到已度、已成就之列?要靠自己努力。若真肯幹,依教修行,當生即能成就。

  我們要記住「知恩報恩」。報父母之恩、報老師之恩、報諸佛之恩、報眾生之恩。世間人何以不知道報恩?不知道恩。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報恩。不斷惡修善,不改過自新,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即是不孝不敬。出家人若是不能作師、不能作範,就是不孝,是大不敬。「作師」,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做社會大眾的表率。若不如是便為不孝、不敬。我們做不到要找出原因,消除障緣,改過自新,才能從未度到已度,從未成就到已成就。要真幹!一定要覺悟,自己度自己,改毛病、改習氣、改心理,讀誦大乘,依教奉行,如此才能成就。

  若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毛病習氣,繼續因循苟且,此生充其量只能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結個善緣而已,當生不能成就。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乃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是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行門要依靠解門,解得愈深,行得就愈周圓。能說不能行,只是依文解義,並未深解義趣。若能深解義趣,能說決定能行。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文殊菩薩說,佛所講的他信得過。佛說參與法會的大眾,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者。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統統都來了。

  下面是文殊菩薩的發問: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智慧沒有開,功夫沒有成就,聽到佛如是說,免不了懷疑。地藏菩薩豈有如此大的神通道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他度的,我們能否相信?文殊菩薩相信。

  「地」是心地、真心、本性,地藏菩薩表心地法門。若認為地藏菩薩是九華山的金地藏,這只是地藏分身之一,地藏菩薩化身無量無邊。我們要懂得此真實事理,才不會懷疑,否則就會疑惑而毀謗佛法,如此罪過就重了。文殊菩薩提出疑問,其目的就是請求世尊,將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廣度眾生之事,詳細為大家宣說。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人天凡夫、二乘,乃至於權教菩薩,看到如此勝會難免會有疑惑。於是文殊菩薩大慈大悲啟請世尊,將地藏菩薩在因地如何修行,立何大願,而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勝事,詳細說明,以釋眾疑。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此段經文,是說地藏菩薩往昔度化眾生的因緣事蹟。「告文殊師利」就是告訴我們,文殊師利在此地做為我們大眾的代表。先比喻數量不可思議。聖一法師在講記中有說明,我們省略。此數字無法計算,即使電腦也算不出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此是講地藏菩薩從證初地到證十地果位時間之長。十地之前都不算,如果要算就更長了,無法用言語文字形容!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此是讚歎地藏菩薩的威德神通、弘誓都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入門課程、基礎課程、必修課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自心變現的。我們的心還是現六道輪迴、現地獄的相,如何能證得圓滿菩提!因此,一定要發地藏菩薩那樣的大願。地獄眾生尚且要無條件地度脫,何況現前一些苦難眾生,焉能不伸出救援之手!

  出家人一定要在處事待人接物中,作師作範。「師」就是表率、模範。我們起心動念、行為舉止,是否能做世人的模範?一定要反躬內省,在飲食起居一切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檢點自己,方能配稱作師作範。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聞是菩薩名字」,「聞」乃聞思修三慧同時具足。我們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能解其義,能與自己心地寶藏相應,才是聞名。「讚歎」就是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宣講此法門,就是勉勵一切大眾向地藏菩薩學習。

  「瞻禮、稱名、供養」,這是修行的具體表現。瞻禮是瞻仰禮敬,著重表現為對父母、對師長。地藏菩薩的精神是「孝親尊師」。我們學習菩薩要將孝親尊師的心行擴大,孝敬一切眾生。若是輕慢一個眾生,就與地藏行不相應,瞻禮就不圓滿。所以,瞻禮並不僅是對地藏菩薩像恭敬禮拜,而是要將此心行擴展,恭敬一切,孝敬一切,方是真正的瞻禮!

  「稱名」,稱地藏菩薩名號。其功德有二:一是自利,提醒自己念念不離地藏法門(心地法門)。二是利他,念念喚醒有緣眾生,為緣淺者做遠益,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令根熟眾生,聞名覺悟,當生獲益。

  「供養」,諸供養中,依教修行供養為第一殊勝。若不能如教修行,一切供養皆不真實。下面是供養的擴大引申之義。無論是繪畫的、木雕的、石刻的菩薩像,都能使一切眾生,有緣見到菩薩的形像而普種善根。並能效仿菩薩之行,勸化一切眾生。如此的福德才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何以不墮惡道?一個真正修學菩薩行的人,念同菩薩、心同菩薩、言同菩薩、行同菩薩,斷除一切惡緣,是故當然不墮惡道。

  下面是講地藏菩薩往昔的因緣。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大長者子」,子是一種尊稱,即尊敬的大長者。「師子奮迅」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具足萬行」,是說菩薩修行功德圓滿,證得無上的佛果。

  在佛經中,凡是佛稱當機者的名字,意味著下面有非常重要的開示,提醒大眾注意。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於不可說不可說劫,如此長劫久遠前,身為大長者子。那時世間有一尊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此是我們的學處。長者子見到師子奮迅如來相好光明,心生歡喜,因此向佛請教,佛在因地發何願、修何行而得如此莊嚴之相。相好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如果在社會上沒有好的形象,就是滅法。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形象。是故,能令大眾最尊敬的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者子生起羡慕之心。

  我們學佛不出家無所謂,若是出家了,一定要具足菩薩的形象。否則就是造謗佛、謗法、謗僧之罪!《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不但要求出家人,在家學佛也同樣要做社會大眾最好的形象,做不到即非佛弟子,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果報在三途!所以,無論是在家、出家,一定要有好形象,為社會做好榜樣。

  我們既然學佛,心地一定要清淨、平等、正覺,要息滅貪、瞋、痴。若還與人爭利,就是用輪迴心,造輪迴業。佛心清淨,一塵不染,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內一念不生,外一塵不染。這樣才能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即真、善、美、慧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就是如此。然而,我們內起心動念,外處處攀緣,過的是煩惱、業障的生活,過的是輪迴的生活,真實說是過惡道的生活。

  我們學佛的人形象一定要好,尤其是彌陀弟子。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如果我們心地起了一個不善之念,就對不起阿彌陀佛,做一件不善之事,就造了很重的罪業。是故,真正要做阿彌陀佛的好學生,一定要依教奉行。

  「千福莊嚴」,是修行六度萬行成就的福德相。千經萬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不出「孝親尊師」四字。三學、六和、六度、十願,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實,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方是真學佛。真學佛要改心行,若天天讀經,甚至於講經說法,而不改心,依然是用世俗心、輪迴心、貪瞋痴慢心,就不是真學佛。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此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的由來。現在建立的佛寺道場,已經失去了表法的義趣。正規的道場一進門是天王殿,天王殿正中間供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教我們「生平等心,成喜悅相」。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彌勒菩薩代表慈悲為本;四大天王代表方便為門。此是天王殿的表法義趣。

  我們每天經過山門,就是每天接受薰習,教我們回心轉意。方便不是方便我們自己,而是我行慈悲,方便一切眾生。我們的心是貪瞋痴,語是貪瞋痴,一切造作不離貪瞋痴。貪心感餓鬼道,瞋恚感地獄道,愚痴感畜生道。我們造的是三惡道的業。所以,一定要回心轉意發大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地藏菩薩有能力化身到三惡道度化眾生,我們雖無此能力,然要度造三惡道業因的眾生,令其不墮三惡道。有些人雖然大富大貴,卻是惡道眾生,因其心行與惡道相應。我們如何度化此類眾生?首先自己要捨棄貪瞋痴,過清淨自在的日子,讓其從我們的生活行為中反省覺悟。是故,自己先要樹立形象,樹立最好的榜樣,令人接觸到生歡喜心,就是度化眾生。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釋迦牟尼佛再次叫著「文殊師利」的名字說,「時長者子」聽了佛的開導,就覺悟、回頭,就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盡未來際劫,即是無限長的時間。「為是罪苦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造作種種苦因,苦果現前時後悔莫及,為時已晚。長者子就是地藏菩薩發心,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如果我們也能發如是之心,學習《地藏經》就能得到真實受用。我們生活雖然苦一些,還有比我們更苦的。唯有不怕苦才能體會到一切眾生之苦,幫助苦難眾生的心才真切。

  佛教導弟子,「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過苦日子,時時警惕自己,將一切福報施予眾生。毘盧遮那佛建立華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為十方一切剎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菩薩修學之用。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提供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有所安身立命之處,有個好好修行的道場。祖師大德建立道場亦復如是,以平等心、清淨心,提供一切大眾修學的處所,是故稱為十方常住、十方道場。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在在處處,為我們做最好的榜樣。

  「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菩薩永遠示現在菩薩地,眾生不成佛,菩薩誓不成佛。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此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世尊將此段因緣說出,我們要能體會世尊的用意無限的深廣,教學是無盡的慈悲。我們能知,而後能行。知恩報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下面講第二個因緣。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是在大長者之後,世間有一尊佛。壽命是福報之一,從佛的壽命可以看到當時眾生福報很大。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佛的壽很長,然住世之緣已滿,即示現滅度。佛的法運有三個時期,即正法、像法、末法。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她的善根深厚,令大眾尊敬佩服,此是講形象的殊勝,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她的四威儀:「行住坐臥」,足以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連天神都尊敬她,是故才得到「諸天衛護」。當今社會造惡的人多,行善的人少,若有一、兩個行善的人,天神的衛護就特別之多。我們斷惡修善,不求菩薩、不求佛,也不求天神,諸佛自然護念,天神自然衛護!

  此地講的是信。真正信佛太難了,即使出家也未必是真正信佛!若是真正信佛,必定是心地清淨,於世間法絲毫攀緣之心都沒有,一心向道,一切的生活受用,自然會得龍天善神的護持。若是我們還攀緣放不下,護法神就不護持了。所以,我們出家人要真正信佛,才能令一般大眾信佛。我們對佛菩薩一定要有信心,真正信佛,一切所需自有護法龍天安排。

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婆羅門女的母親煩惱習氣很重,不信正法,「常輕三寶」,其罪業就重了。

  她為什麼會輕慢三寶、毀謗三寶?原因是我們出家人的形象不好。佛在世時,佛的弟子在社會上受到國王、大臣,一切大眾的尊敬。今天我們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形象,不值得社會大眾尊敬。我們內有貪瞋痴慢,對外處處攀緣,所表現的真的是迷信,不能引導社會大眾生起正信正智,大眾憑什麼尊敬!造作罪業,無論是有意造、還是無意造,果報決定是有。是故婆羅門女的母親,墮在無間地獄。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婆羅門女的確是位孝女,她學佛明白道理,知道母親生前不相信因果報應,想想母親一生所造之業,一定會隨業流轉,必墮惡道。

  「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她為母親修福。「於先佛塔寺」,塔是供養佛舍利的處所。寺的本意是嗣續,即續佛慧命,教化眾生的場所。古代皇帝下面辦公的機關都用寺,意思是希望他的帝王基業,永遠繼續不斷傳下去。此意很好,佛教化眾生的事業,幫助一切眾生修行證果的事業,要永遠相續不斷,是故道場就稱之為寺。

  供佛,一定要用自己的財物,不能用別人的。她沒有財力,便把自己的家宅賣掉,廣求香華,及諸供具,到佛寺修供養。這種供養是形式,形式的供養有沒有效果?要看用心,表裡相不相應。表裡相應有功德,表裡不相應沒有功德。還有人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在佛菩薩面前許願,我要是升了官、發了財,再來還願。跟佛菩薩談條件,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而且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時婆羅門女」見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端嚴畢備」的形象,內心生起真誠之心,顯示表裡一如。供養物品,以表敬意。她供佛是為母親修福,所以心更真誠、更懇切。誠就能感,佛就能應,所謂感應道交。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念自己福報不足,未能與佛同世,而生在佛的像法時期,佛已經不在世。佛有大智慧、大神通,如果佛還在世,我向佛請教,母親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訴我。可惜佛不在世。心中有此意念,顯示出她的孝心,想幫助母親脫離苦難。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此是形容婆羅門女見到佛之後的情形,那種殷勤至誠懇切的願望,從句子中可以體會到。她真誠、殷切的期望,感動佛來指引她。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念。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她得到佛的感應非常感激。但只聞其聲,未見其人,所以仰空而問,「是何神德」?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此是說能感之因。婆羅門女是真正的孝女,至誠感佛。中國人講孝感天地,她感動了佛來指示她,滿了她的心願。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得佛感應後,感動至深,五體投地,禮拜下去時,肢節都受傷了。昏了過去,很久才醒過來。醒來之後立刻求佛,希望佛說出她母親所生之處。「將死不久」,是形容悲痛至極。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佛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教她方法,只要照此方法去做,就一定會知道。什麼方法?念佛的方法。回家之後,一心執持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端坐思惟」。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思惟就是憶念。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她禮佛供養完畢就回家了,依教奉行,以真誠心一心稱念,「經一日一夜」,時間並不長。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

  此是定中所見的境界。佛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她,而是教她方法,讓她自己去見?若是直接告訴她,則救不了她母親。唯有自己修功德,她母親才能得度。她至誠專精,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彌陀經》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她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證「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淺深不同,下品念佛三昧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她是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成菩薩了,她母親當然得度。她何以一日就能證得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緣。她母親如果不墮惡道,她不會如此精進。所以,是她母親幫助她,讓她如此用功,立刻就證到菩薩的果位,她母親就是憑此功德而生天的。

  由此可知,超度的人如果心不懇切,不能將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證果,被超度的人受益就很有限。婆羅門女成了菩薩,她母親是菩薩之母,而且她母親又有很大的貢獻,當然能從地獄生天。

  佛法講的超度是有道理的。世間一般人,以為請幾位法師念經、消災、超度就可以了,只能說做比不做好。真正的孝子要為自己過世的父母或者家親眷屬超度,一定要明白道理。請法師誦經超度自己一定要參與,自己雖不熟悉儀規,跟著法師一起念。誰超度?自己超度,法師只是做助緣,自己要真心懺悔,要契入境界,親人就真的得度、真的得福。若是只請幾位法師超度,自己若無其事,則一點感應都沒有。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夜叉」是地獄裡的餓鬼,奇形怪狀。「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牙齒鋒利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地獄的惡獸很多,夜叉趕著罪人去餵惡獸。「搏攫」是鞭打,拽著摔。「頭足相就」,令罪人頭足縮在一起,再扯拽變長變大,「其形萬類」,反覆如是,則不忍心看。婆羅門女親自見到,世間造作惡業的人,墮在地獄受苦的情形。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她看到地獄的這些現象,仗念佛三昧之力,所以沒有恐懼。但是心生憐憫,不忍心看到極其悲慘的狀況。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稽首」是禮拜。「善哉」是稱讚之詞。婆羅門女初得念佛三昧,因憶母故,境界即得現前。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大鐵圍山」,即圍繞一個單位世界之大鐵圍山。佛經上講的須彌山、鹹水海,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所能見到的。有沒有?決定有。何以我們見不到?我們沒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若有定功,能見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這些事實真相就會現前。此地講的「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是婆羅門女在定中見到的,她在定中突破了空間維次,所以見到了。

  當年,智者大師讀《法華經》入定,在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這就是說他在定中超越了時空。只要有定功,就能突破時空。何況婆羅門女真誠懇切、勇猛精進,她得的是念佛三昧,所以她見到了地獄境界。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婆羅門女雖然常常讀經、聽經,對佛所說的也相信,但是依舊有疑問。若無疑惑,又何必去問鬼王!由此可知,信心建立之難,是故說「信為道元功德母」。菩薩修行證道的根源在信心,信心真正建立不動搖,修行證果何須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凡夫的信心,是所謂露水道心,小小風一吹信心就喪失了。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婆羅門女問無毒鬼王:「我何以至此?」自己也感到很奇怪。地獄的境界只有兩種人能見到:一是業力,受業力支配,到地獄去受罪;二是菩薩到地獄度化眾生。除此之外,其他人見不到。朱鏡宙老居士曾講過,他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章太炎是學佛人,知道地獄的刑罰很殘酷,有一天他向東嶽大帝建議,能不能把地獄的炮烙(炮烙就是令受罪的人去抱燒紅的鐵柱子)之刑廢除?東嶽大帝便派了兩個小鬼,帶章太炎先生到刑場去觀察。兩個小鬼帶著章太炎走了很遠之後,小鬼說刑場到了。章先生看不到,這才恍然大悟。佛法講此是自己業力變現的境界,不是閻羅王設立的,閻羅王當然無法廢除。方知佛經所講的道理千真萬確。

  地獄種種的境界、刑具、夜叉、餓鬼,都是自己造作惡業變現出來的形象,猶如作夢。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見的千差萬別,皆是自己妄想變現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惡道也是從心想生,心有惡念就現三惡道的境界。若要遠離三惡道,就要將心中的惡念,乃至身口之業,悉皆斷除。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此是說初到海邊所見到的境界。「何緣」是疑問詞。疑問有三:一、為什麼水涌沸?二、水中有如此眾多的罪人是何緣故?三、為什麼海水中有這樣多的惡獸?《楞嚴經》中有詳細的說明。經云:「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水之涌沸,由於慢習,發於相恃,馳流不息,故有騰逸奔波,積波為水。」十習因就是十惡業,造上品十惡,就感地獄六交果報。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婆羅門女在海邊所見到的境界,是閻浮提造作罪業的眾生,即「新死之者。」

  「造惡眾生」,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正如經中所說,「無不是罪」。現在天天造、念念造,不間斷地造。一口氣不來時,將如何辦?這正是佛法說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有警覺心,眾生愚昧,果報未現前時無所畏懼,果報現前,則悔之晚矣。所以,佛教我們斷惡修善。何謂善?《觀經》說的淨業三福,就是善,違背淨業三福就是惡。我們在一生之中,所作所為與善相應,福報在人天;與惡交感,果報在三途地獄。

  「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人死了以後還沒有到其他道去投胎,此時是中陰身。中陰身七天為一個變易生死,所以每隔七天,後人要為其培福超度,減少亡者的痛苦。若無後人為之培福,「生時又無善因」,未做過什麼好事,「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由此可知,地獄不是人設計的,也不是閻羅王設計的,是自自然然業力所感的境界。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

  愈往裡面去罪業愈重,所受的苦又復增加很多倍。前面講的是第一重海,是造作惡業輕的。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此就是佛經上講的「業海」,業海是苦海。「三業惡因」,即身、語、意所造作的不善業,而感得的果報。地獄如是,十法界亦如是。《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沒有識,沒有識就是無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阿賴耶,執著是末那,分別是第六意識,若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就是唯心所現。唯心所現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如果落在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唯識所變。隨著我們的業力,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十法界。

  「十」是表無盡,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每個人變現的法界也不相同,是故法界亦無量無邊。如果落在貪、瞋、痴、慢所變現的境界中就是業海,此是婆羅門女親自見到的。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又問無毒鬼王」,地獄在何處?無毒鬼王回答說,妳今天看到的業海,地獄就在其中。有大地獄,還有小地獄。我們常講十八層地獄,這是大地獄。經中講八寒、八熱,亦是大地獄。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聖女又告訴無毒鬼王,我的母親死後不久,不知現在她的「魂神」(俗稱靈魂)在哪一道?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鬼王問聖女,妳的母親在世之時從事什麼行業?從行業便可知曉她生前所造之業善與不善,即可判斷其死後之去處。她母親邪見,「譏毀三寶」。真實而言,六道凡夫都是邪見,若知見端正,何以會輪迴六道!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

  邪、正有標準,阿羅漢的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因此,我們若以為自己的知見是正確的,問題就出來了。何以阿羅漢才算是正知正見?阿羅漢已將見思煩惱斷盡,無我了。六道凡夫起心動念有我,有我就有成見、有主觀觀念,對於一切事理自然會看錯。所以,斷了見思煩惱才是正知見。正邪的標準在此。那麼,我們未斷見思煩惱,如何才有正知正見?唯一的辦法是依靠佛,隨順佛陀的教誨!

  「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我們細心觀察這個世間,再反省自己,可能都有觸犯。我們的信心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經不起考驗,遇到小小風浪,道心就會失掉,信心就沒有了。「敬」更不容易,敬從信生,無信焉有敬?我們對佛菩薩、對父母尚且不恭敬,何以能敬人、敬事、敬物!我們要特別認真思考,將這些警句作為座右銘,以此警惕自己。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無毒鬼王又問,菩薩之母是何姓名?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印度自古以來,四姓階級很嚴,最尊貴的是婆羅門。而她的父母雖然都是貴族出身,但是名實不相符。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啟」,即很恭敬的說。無毒聽了之後,很恭敬的向婆羅門女報告,請聖女返回,不必憂念。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她母親確實曾在這裡受苦,但已生忉利天三天了。她有個孝順的女兒,為她修福,供佛布施,真誠的孝心,感動天地鬼神。孝養父母,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世間人常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能出類拔萃。這是父母之志。可是世間有很多的父母邪知邪見,以為得到世間的功名富貴,才是出類拔萃。此是觀念錯誤。超凡入聖,成佛、成菩薩,才是真正出類拔萃,世間所有一切成就都不能與之相比。父母未學佛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學佛了,就要認真去做好事善事,父母就會得大善利。

  婆羅門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形像,感動佛教她修行的方法,她回去之後勇猛精進依教奉行,即是修福、布施。修福布施給誰?給她的亡母。她修的布施是法布施,供養之中,依教修行供養為最,這個福太大了!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不但是她的母親離開地獄,脫離苦海,同時在地獄受刑的人都沾她的福報一起生天。婆羅門女依教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鬼王報告完畢,恭敬而退。此時婆羅門女從定中起,已全然了知事情的經過。於是,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發大誓願。盡未來際劫,以種種方便,廣度罪苦眾生。此是地藏菩薩在因地第一次發願。地藏菩薩在此地教我們發願,其願就是「四弘誓願」。

  「願我盡未來劫」,在時間上沒有終止。「應有罪苦眾生」,幫助眾生,不揀怨親,凡是受苦受難的眾生,就「廣設方便,使令解脫」。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是廣設方便。若是自己不斷煩惱,不學法門,用什麼方法廣度眾生?由此可知,菩薩斷煩惱、斷習氣、學法門,乃至於成佛道,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罪苦眾生。我們看到芸芸眾生都在造極重的罪業,我們絲毫懈怠之心都不可有。為什麼?要救度這些苦難眾生,一定要認真、勇猛精進。

  我們自己修行成就了,是否就能廣度眾生?婆羅門女自己修行成就,不但她母親得度,跟她母親一起受苦的眾生統統生天。我們還有什麼疑惑?一個人成就,就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是故,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做出好的形象,讓大眾有所感悟,就是廣度眾生。得度的人必然是逐漸增多。一個人覺悟,他會勸導周邊的人,親屬朋友、鄰里鄉黨,影響力很大。是故,一個人認真修行即可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本品經文的重點就是地藏菩薩做出榜樣教導我們發心。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藏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過去無量劫前的無毒鬼王,現在是「財首菩薩」,「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此是講無量劫前地藏菩薩因地的故事。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修行

  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當於平時,預為隄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如不能諦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境轉也。)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


  答疑解惑

問:《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請問為何如此說?

答: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冷靜觀察現代社會,經上所說的確是事實。眾生起心動念,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樣的心行就是罪業。這種說法,一般人很難接受,諺語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哪一個人不為自己?外國人也講「隱私權」,與中國人的觀念完全相同。

  佛為何說這是罪業?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變成凡夫,這就是罪業。為何會變成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苦惱凡夫。由此可知,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罪。凡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三件事情相應,所以「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六道輪迴,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都是我們不善的念頭變現出來的。若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能脫離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生如來家,與一切諸佛如來同一知見。千經萬論,無非就是要說出此事實真相。

  無始劫來,我們受煩惱習氣的薰習太深了,所以古人常說「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煩惱是貪瞋痴慢,對治的方法是必須要捨棄自私自利,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與佔有的妄念。控制與佔有,是一切眾生與生俱來的煩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不是學來的。若讓煩惱習氣繼續增長,必然造作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一般人總認為損人可以利己,實際上損人決定害己,害自己墮三途,害自己墮地獄。

  可是這種煩惱習氣已經根深蒂固,不容易斷,起心動念就起現行,就想管別人的事,就想控制別人,希望一切人都聽自己的。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根,也是三途地獄的根,佛教我們要將此病根拔除。只要念頭轉過來,念念為眾生、為社會、為世界,為別人著想,決不想自己,這些毛病習氣自然就斷了。所以,我們每天讀經、聽經、拜佛,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轉念頭。我們要想救自己,要想在這一生往生不退作佛,一定要依教奉行。

問:請問為何說大乘學人唯一的善根是精進?

答: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小乘人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大乘菩薩已具足。《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菩薩的最低水平。菩薩已經斷四相,沒有我、我執、我所,沒有貪瞋痴慢。因此,菩薩要作佛,就要在此基礎上不斷精進,才能成功,所以「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

  六波羅蜜裡特別提出「精進」,「精」是純而不雜,即「一門深入」;「進」是不退轉,其意思很深。不退轉有三:「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轉作凡夫;「行不退」,絕對不會退轉作小乘;「念不退」,只有一個目標,求無上菩提的果證。這也是淨土宗所講的「圓證三不退」。

  《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五十三位修行的榜樣。這五十三位菩薩在無量無邊的法門中,只採取一門,認真努力修學,都成無上道。不僅《華嚴經》為我們做此示範,《楞嚴經》亦復如是。《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章」,每位菩薩修學的法門不同,個個都證無上菩提。我們這才明瞭每個法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所以,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那是精進;若什麼都修,就不能成就。華嚴、楞嚴會上這些菩薩,就是告訴我們唯有「精進」才能成就。

  精進必須要以「三善根」為基礎,三善根就是五戒十善的圓滿,決定不能輕忽,要時時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十條都做到,才算是善人,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十條有一條做不到,善就不圓滿;完全沒有做到,學佛不會有成就。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皆以十善為基礎。若我們的行業還與十惡相應,學佛還是搞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問:請問如何做一個好居士。

答:沒有私心,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真正是做救苦救難的工作。日夜都為別人著想,從未為自己、為家庭想過,一心向道,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不僅在家居士應做在家學佛的好榜樣,出家人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樣,道場要做一切道場的好榜樣。我們對於任何人的批評指教,不管是善意、惡意,都要真誠感激,都看作是真善知識,認真檢討改進,才會天天有進步。一個人修行會有進步,道場會興旺,決定在改過自新。「改進」,改是改過,進是進步;不改過,怎麼會有進步?

  有智慧沒有福報,做事障礙重重,不容易成功。有福報沒有智慧,往往把事情做錯。福與慧,經上比喻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所以,《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住真實慧」,這是智慧;「惠以真實利益」,這是福報。佛勸勉我們要福慧雙修,對自己、對社會、對一切眾生,才能做出真實的利益。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早餐開示20-14-0510)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於香港時間2005年8月31日起,每晚6:00-8:00繼續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網上現場直播,詳細時間請參考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org.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org.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amtb@amtb.org.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開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專科到本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org.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