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取消 雜誌下載  學佛問題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5.3.17 星期四 Vol. 210

生財之道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內容如下:

  佛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而富貴、健康、長壽,以佛法的眼光來看,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求不到的道理。我們所希求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必有緣,因緣具足,果報就現前。佛教導我們修因結緣,果報才能現前。請看本期專欄

  善人的果德殊勝,所以「人皆敬之」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到現在仍然受人尊敬。請看太上感應篇

  最新訊息淨空法師、悟道法師、蔡禮旭老師於衛星電視台講演時段通告(衛星電視台有網路直播)善果林清明祭祖佛七通告

  近期網站新增內容最近新增文字/mp3/wmv檔最近新增約百種的電子檔案


  本期專欄:生財之道

  【因果與布施】

  無論古今中外,一切眾生對財富、智慧、健康、長壽,無不羨慕、追求。佛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世間最難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見性、成佛作祖,這都能求到。而富貴、健康、長壽,以佛法的眼光來看,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求不到的道理。我們所希求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必有緣,因緣具足,果報就現前。佛教導我們修因結緣,果報才能現前。佛說的句句都是真話、至理名言,果能依教奉行,真正是有求必應。

  世間有些大富大貴的人(「富」是財富,「貴」是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往往身體不健康、壽命不長,這是非常遺憾的事。而一些生活在非常貧窮落後的地區,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他健康長壽,能活到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這些道理我們要知道。

  我們想求福報、求財富,其實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財富、無量德能;雖然自性具足,如果你不見性,它便不起現行、不起作用,你享受不到。因此,不見性的人要修福,才能得到享受。你想得財富,一定要修財布施。你想得財很自在,一定要很歡喜的布施,主動的布施,不是別人勸你,也不是勉強去布施。別人勸你,勉強布施,你還是能得到果報,只是得來很困難。例如有很多人是做工、做生意發財的,但非常辛苦;而有些人發財發得很自在、很輕鬆,好像自然就來了,這是因為他布施時很歡喜、主動,得福報就很容易、很自在。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要修因,才能得果報。因有過去生修的,有這一生修的。若過去生我們沒有修,這一生肯修,認真、努力的修,福報不必等來生,這一生就能現前,因為修積的福報太大,這一生就得受用。

  我初學佛時是二十六歲,朱鏡宙老居士和章嘉大師為我講很多這些道理。那時朱老居士七十一歲,他讀的書多,看的事也多,經驗非常豐富,為我講了很多故事。所以,我知道我過去生大概修了一點法布施,有一點聰明智慧;過去生沒有修財布施,因此物質生活非常艱苦;也沒有修無畏布施,所以許多人為我算命都說我短命,沒有福報。我很清楚,也很相信。在我家族史上,我的祖父四十五歲去世,我的伯父和我的父親也是四十五歲去世,可能我們家裡都是短命的,所以我也沒有想能活超過四十五歲。因此,學佛後知道有六道輪迴時,希望以後能好死,有個好去處,其他什麼都不想。

  我這一生沒有福報,我現在的福報是這一生修的。我學佛第五年,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勸我學講經,我歡喜接受,講經屬於法布施。我在民國六十年開始印送經書,印的是《安士全書》、《八十華嚴》。從那時起,我就學印光法師,所有人給我的供養,都拿去印經布施結緣,因此法緣殊勝,三種果報都現前了,而且愈來愈殊勝,愈殊勝布施愈多。因此,若要財富源源不斷而來,就要源源不斷而去,有去才有來,不去就不來。與水的流動一樣,如果不流出去,堵死了,就再也沒有了。所以,布施才能真正得到福報。

  我們道場的經書很多,布施經書是財、法、無畏三種布施皆具足。印經書要錢,這是財布施;經本內容是法,這是法布施;別人讀了書,明白、覺悟了,離開一切恐怖憂惱,這是無畏布施。所以,印送經書,是財、法、無畏圓滿的布施。

  我們要想與一切眾生共存共榮,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定要修三種布施。財不要儲蓄,儲蓄是死水,錢財會貶值;如果銀行倒閉了,錢就沒有了。「財為五家共有」,所以決定靠不住,唯有福報靠得住。因此,你有財要修福,要知道財布施。財布施並不是說財布施完了,就沒有了,其實布施是在種因、是在耕耘。害怕錢布施就沒有了,這是對佛說的話猶豫不決,不能相信,不能奉行,相信自己的知見,往往到後來,一生都不能自保。特別是這幾年東南亞經濟風暴,許多家財千萬以上的富人,失掉了財產就自殺了。而自殺也不能解決問題,果報都在三途,非常可悲!

  這都是我們切身的問題,有因必有果;因殊勝,果報一定殊勝。若不知修因,以自己的聰明、技巧奪取,還是自己命裡所有的。存這種心、用這些手段都是造罪業,把福報都折損了,這是愚痴,沒有智慧。換言之,你不奪取別人的,福報現前的時候,你還是自然得到。

  【看破、放下】

  章嘉大師教我修布施。第一次見面時,我向他請教:「我知道佛法非常殊勝,應當要學習,但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如何能快速成就?」他老人家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瞭,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掌握這個原則:「看破、放下」。你能放下一分,就能看破一分;再看破一分,你又多放下一分;看破、放下相輔相成,永遠沒有止盡。

  大乘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就是看破、放下的多少。菩薩地位愈高,放下愈多,看破愈深廣,如此而已。直到如來果地,徹底看破,徹底放下,他們的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一個小區域,這多麼自在!

  世尊示現在古印度是比丘相,所謂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若是在天上,應以天王身得度者,他就現天王身。我們知道法雲地菩薩,在色界天示現的身相是摩醯首羅天王,他是十地菩薩。唯有圓教初住菩薩能自在現身,因為他已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與《普門品》所說的一樣,能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他自己沒有身相,沒有身相才能現一切身相,執著這個身相是我,就不能現第二個相。

  不但菩薩無我,小乘須陀洹就無我了。《金剛經》說,須陀洹已經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今天有執著,所以不能證須陀洹的果位。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其斷證功夫與須陀洹一樣;換言之,初信位的菩薩四相破了,不再執著四相;若還執著四相,就是沒有證得初信位。如同我們念書,菩薩的五十一個階級就是五十一個年級,初信是一年級,一年級的條件是要破四相。所以,若還有「我」、「我所有」的執著,就不能超越六道三途。

  【隨緣不攀緣】

  釋迦牟尼佛示現榜樣給我們看: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謂樹下一宿,就是每棵樹下只能住一晚,第二天就遷居到別棵樹下。若是這棵大樹很蔭涼,喜歡它,天天住在那裡,便會起貪心、執著;每天換地方,悠游自在,對世出世間法沒有絲毫貪戀,多麼自在!有貪戀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絲毫沒有貪戀,就充滿了智慧,把妄想、分別、執著都變成智慧。這是佛的教導,佛是一位真正會享受究竟圓滿福報的人,我們看不出來,不知道他的自在、幸福。!

  福報不求別的,生活所需不缺乏,有個房子能遮避風雨,就是大福報。我剛出家的時候,有一個想法,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出家人,組成一個僧團。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一人住一個小帳篷,圍在一起,當中建一個大帳篷做佛堂。每天去外面講經說法,弘法利生,晚上住帳篷,吃飯托缽,過這種日子。這個妄想恐怕不能實現了。

  彌陀村也是我的一個想法,一九八三年我在舊金山一所老人公寓講經時,打的一個妄念。而我們還是隨緣不攀緣,能做成很歡喜,做不成也很歡喜。一生修福而不享福,不享福是真正的享福,後福無窮;享福就是造罪業、是折福。

  縱然樣樣如意,也要記住一個原則:「隨緣而不攀緣」。隨緣,你就得大自在、得大解脫。佛法講的法身、般若、解脫,解脫就是自由自在。稍有攀緣就不自在,你的生活有壓力,精神有壓力。壓力是從攀緣而來,隨緣就不會有壓力。隨緣是樣樣都好,無一不生歡喜心,你才真正得解脫。若一定要這樣、要那樣,就很苦惱。假使你的福報大,想要的都能得到,那還好;若是心裡想要的得不到,就是自找苦吃。

  我們要細心研究經典,觀察佛菩薩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作為我們的榜樣,認真努力學習,在這一生中決定有求必應。「有求必應」這四個字,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我一生依教奉行,受益無盡,所以我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

  (節錄自早餐開示20-14-0301)


  經論輯要:太上感應篇(52)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此段說明,善人之福報盛大而且不爽。

  註解說:「善人之實,始於是非不謬,則智勇兼盡;終於人我兩忘,則仁恕兼行。」這是世出世間善人的總原則。

  「善人之實」,「實」是實質。「始於是非不謬」,「始」指最低的水準,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能破邪行正。「智勇兼盡」,智是能辨別,勇是有取捨,取善捨惡。「終」指最高的境界,「人我兩忘」就是《金剛經》講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大慈悲心就流露出來。依此標準,大善人是佛菩薩,小善人是世間的賢德君子。

  佛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其標準有上、中、下三品。下品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中品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上品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所以,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符不符合佛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學佛先要學做人,學做好人;做人都做不好,學佛就是有名無實。

  天台大師講「百界千如」,十法界的每一個法界之中,又具足十個法界。在人法界中,依心行又可分為十類。平等為佛,一個人如果對一切眾生持平等心,他就是人中之佛。持六度心,念念利益一切眾生,他就是人中的菩薩。持因緣心,他就是人中的緣覺。持四諦心,他就是人中的聲聞。慈悲喜捨,持十善業心,他就是人中的天人。嚴持五戒,他就是人中之人。懷著貪心,他就是人中的餓鬼。懷瞋恚心,他就居人中的地獄。愚痴,他就是人中的畜生。要常常反省、檢點,自己屬於哪一類?

  註解又說:「況其立心用意,待己待人,內而五常百行,外而事物機宜,無一之不盡乎。」這是講善人的用心,是純一的善心,處事待人接物,「止於至善」。大乘佛法講的「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中講的「至誠心」,就是善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就是善意。善意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就是善行。善行,不外好善、好德、五戒、十善,這是總綱領。世出世間聖人的所作所為,自行化他,不離此原則。佛菩薩如是,天地神明亦如是。天地神明也好善,所謂「天心好善」。因此,四王天、忉利天,皆是修十善業道所感得的果報。

  鬼、畜道中,惡多善少。可是我們在經上看到,地獄道、餓鬼道的鬼王,都非常善良。心地善良者怎麼會墮到鬼道、地獄道?那是菩薩示現,去教化惡業深重的眾生。眾生愈是遭受苦難,佛菩薩示現就愈多,顯示了佛菩薩的真慈大悲。

  善人的果德殊勝,所以「人皆敬之」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到現在仍然受人尊敬。

  「天道佑之」,天道指天神,天神保佑他。「福祿隨之」,真正心善、意善、行善,即使原來沒有福報,也會修得福報。福從善來,善的感應就是福祿。「眾邪遠之」,邪指妖魔鬼怪,他們必然會離開他。「神靈衛之」,護法神會保護他。

  對於毫無私心,真誠為佛法、為眾生的人,鬼神會尊敬他、幫助他。我讀書時,親身經歷過一件感應事蹟的事。有一位同學得重病不治,屍首停在太平間。師母(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得知這位同學是兩房單傳,如果死了,他家的祭祀就斷了。師母當時尚未學佛,就到關帝廟許願,寧願減自己的壽命,求關老爺一定不能讓這位學生死。她真誠懇切的祈願,痛哭流涕,竟然感得那位同學活過來了。同學們問他死後的情形,他說自己不知道已死了,只覺得被人關在一間黑屋子中。當他聽到周師母呼喚他的名字時,就看到一點亮光。他循著光亮走來,就復活了。這是精誠所至!

  「所作必成」,語氣非常肯定。《彙編》云:「世間無不成之事,天下皆可作之人。」人人都能行善,人人都能成就所期望的事業,所謂「有願必成」。古來的聖賢、諸佛菩薩都如是說,可是以我們的經驗,要做成一件好事,往往有很多困難,俗話說「好事多磨」。如果不能克服魔障,好事就不能成就。魔障從何而來?來自生生世世與眾生結下的恩怨債務。要如何消除魔障?我們要向世尊學習。世尊以真誠來感化,把魔王轉變為護法。

  《彙編》云:「惟以實心行善,則人事既合天心,而天意豈違人願。」實心即真誠心,亦即佛法所講的菩提心,儒家所講的誠意、正心,以誠意、正心行善;天心就是佛法講的性德,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性德相應;天意指天地神明。如果你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連鬼神都敬仰。縱然是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了也佩服、敬仰。他縱然不肯幫助你,也絕不會妨害你。

  我們的戒定慧如果被外面的境界干擾破壞了,外面的境界就是魔。若你堅持戒定慧三學,外面的境界不能干擾破壞你,即使魔的法力再高,對我們也無可奈何,外面的境界就是佛。所以,佛境界與魔境界是一,不是二。如果你用戒定慧的心念面對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就是佛境界;如果你用貪瞋痴的心念面對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就是魔境界。佛與魔從何而來?從自己的心念中生起。一念覺,即是佛;一念迷,佛也是魔。

  儒家講「誠意」,《觀無量壽佛經》講「至誠心」;儒家講「正心」,就是《觀經》的「深心」,好善好德,沒有絲毫的惡意。《觀經》的「迴向發願心」即《大乘起信論》講的「大慈悲心」。至誠心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儒家講誠意是體,正心是起用,然後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指天下一切眾生得到安平、安定。我們以清淨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自然默助,行無不通,作無不成。」自然會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幫助。

  「神仙可冀」,道家最後的目的是希望成為神仙,佛法修行的目的是成佛,儒家的目標是成為聖賢,這些都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名稱雖然不同,可是修學的方法極其相似,也就是要斷惡修善、修養心性,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而神仙並沒有出三界,只能伏住見思煩惱,沒有斷除。四禪八定都是很高深的定功,在定境中,能見到六道輪迴的狀況。佛法的禪定更深,見得更廣,能見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心行。《楞嚴經》說的「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就是放下到極處,連放下的念頭也放下了,自性的本能就完全恢復,斷惡修善、修心養性的效果,就圓滿現前了。世間人所求的功名富貴、健康長壽,都是小事,當然可以得到。

  註解講,宋朝太尉李端愿問達觀禪師:「天堂、地獄,畢竟是有?是無?」這也是許多人的問題。達觀禪師答覆說:「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花。太尉就有裡尋無,手撈水月。」這是講非有非無,境界很高。

  此問題若是要答覆現代人,我會直截了當說:「肯定有!」為什麼?因為有念頭,就有地獄;沒有念頭,就沒有地獄。念頭是妄想、分別、執著,六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十法界也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只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六道就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

  利益眾生是我們終生唯一的事業,無論自己是什麼身分,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是為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幫助眾生改過遷善,幫助社會安定繁榮。

  幫助眾生的方法千變萬化,《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看到善人善行,惡人惡行,無論善惡,其實皆是菩薩示現。眾生的根性不同,佛菩薩遇到善人,就比善人更善,善人折服了;佛菩薩遇到惡人,就比惡人更惡,惡人也屈服了。菩薩示現的面貌,無論是善還是惡,都是純一善心。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漢鍾離說,仙有五種,這是道教修學的境界。通常佛法講六道,唯獨《楞嚴經》講七趣,也就是六道再加「仙」道。經上講有十種仙,《彙編》都輯錄了。道教講仙道,也有高低層次不同,最低的是鬼仙,依次是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天仙就是佛法講的天道。神仙的境界,很像欲界四王天、忉利天。天仙中比較高的境界,可以達到色界天。這些都是修行的果報。

  釋、儒、道三教修行的目標各不相同,修行的功夫各有差異,積功累德、斷惡修善的功夫有淺深、廣狹的不同,果報也有很大的差異。佛法之所以能達到究竟的果報,原因就在於菩提心。

  「菩提心」一詞,我們雖然聽得很多,也很熟悉,但是說到究竟處,還是茫然無知。這是因為這個名詞的含義太深廣,不是人的思惟想像所能達到的。凡是思惟想像,都不能超越意識,意識是一個界限、範圍,就是佛講的十法界。突破十法界,才是一真法界,然而這一關不容易突破。我們都是用意識做主宰,用意識修行,縱然修行到最高、最圓滿的境界,也只是天台家所講的「相似位」,而不能達到分證位,十法界中的四聖法界都是相似位。雖然不究竟、不圓滿,但也實在不容易證得。

  唯獨修學淨土法門,可以得佛力加持。我們憑什麼得佛力加持?憑善心、善行、願心。善心、善行一定要符合佛講的標準|「淨業三福」。

  《觀無量壽佛經》中,韋提希夫人厭棄世間,想往生到善處,求釋迦牟尼佛指點。佛以神力將十方諸佛剎土示現在她面前,就好像看電視一樣,讓她自己選擇。她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世尊對她的選擇非常讚歎。佛說往生方法之前,先講「淨業三福」。佛說,淨業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淨業正因。無論修學哪個法門,若無三福的基礎,皆不得成就,念佛亦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三福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法,若能以此基礎,深信、切願、求生,必定得生。如無此基礎,縱然念佛,亦僅得人天福報而已。人天福報也要與十善業相應,若雖名念佛,而心行不善,福報在鬼道或畜生道中享受。在地獄道,縱然有福報,也無法享受,可是福報不會失去。出離地獄之後,得鬼身、畜生身、人身之時,福報還會現前。

  此段註解的文字雖然不多,卻每句都非常精彩,都取自佛經。註解引《萬善同歸集》云:「萬善,是菩薩入道之資糧。眾行,乃諸佛助道之階漸。」此語非常重要!學佛的同修不能沒有善心善意,善心善意是菩薩修行證果必要的條件;善行,是一切諸佛助道的階梯。「諸佛」指「分證即佛」,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善心、善行是向上提升的因素。

  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應無所住」就是「離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凡夫著相修善,所得福報是有限的,不出所著的範圍。九法界眾生執著程度淺深不同,愈往上愈淡;心量愈大,修善所得的福報也愈大。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執著,離相修善,福報是盡虛空、遍法界,是圓滿的。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為什麼不做一個好人?若能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必得福報。

  以上講勸善,以下講止惡。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印光大師開示:淨土法門與通宗通教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可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準。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聰明人。多以明理悟心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念念若能相應。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唯斷煩惑。仍復輪迴生死。了無出期者。已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


  快樂修行人:知恩報恩

  我在中國辦了十所中學,校名都是「慈光中學」,這是為了紀念李炳南老師,因為我曾在慈光圖書館住了十年。我小時候在貴州銅仁國立第三中學念書,校長是周邦道先生,別號慶光。我在銅仁建立「慶光中學」,紀念校長。方東美老師的家鄉在安徽桐城,只有一所中學,我建立了一間「東美電腦教室」,贈送一百台電腦,也是紀念老師。在山東濟南的山東大學,我建一間「李炳南電腦教室」和一間對民眾開放的閱覽室,用以紀念李老師。我在南京的母校,也建一間電腦教室,贈送一百台電腦。這間教室就以老師的名字命名|「世澤電腦教室」。教過我的老師,現在還有一位在世,逢年過節我都會問候,也都有供養。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太上感應篇19-12)


  輕鬆學佛法:改過是修行最重要的科目

  我們的業障習氣實在太重了,自己要承認,自己要肯定。自己肯認過,才會改過;改過,功德就殊勝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諸佛菩薩在未成佛之前,也有很多過失,但他能改過,所以能成菩薩、成佛,以前的古佛都讚歎他。若我們也能改過自新、斷惡向善,一切諸佛菩薩哪有不讚歎我們的道理。因此,「改過」是修行最重要的科目。

  (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2-34-008【德遵普賢第二】)


  淨空法師說故事:動物也有靈性

  《太上感應篇彙編》的註解中講到,王克殺羊待客,羊在客人面前跪下來流眼淚。看到這種情形,他還忍心殺羊吃肉嗎?動物只是不通人類的語言,無法表達,牠們的靈性其實和人沒有區別。我們絕不能殺害牠們,「天道好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以,護生、放生,不食眾生肉,功德最大。

  不僅動物有靈性,樹木、花草也有靈性。我們愛護這棵樹,這棵樹就長得特別好。它會回報於人,供我們欣賞。我們愛護這株花,這株花就開得特別美,似乎與我們有情感的交流。不僅花草有感情,連石頭、礦物也都有感情。《華嚴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古代也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太上感應篇」19-12-099【忍作殘害。】)


  答疑解惑

問:請問如何念佛,才能提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

答:念佛往生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在《阿彌陀經要解》中,蕅益大師教導我們建立信心有六點:一、信自,相信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心所變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跟識都是自己,不是別人。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那我們現前環境又何嘗不如是?懂得此理,信心就堅定了。二、信他,「他」是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他們所說的決定不錯,決定可信。然後再教我們信事、信理、信因、信果,這樣信心就具足了,往生才真有把握。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中,你念什麼就變現什麼,念佛就作佛,念菩薩就成菩薩,念天就生天。所以,「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往生的保證。何以多數人說人死了都作鬼?因為他念鬼,他有「鬼」這個觀念,所以死了就作鬼。佛告訴我們,貪心重的人作鬼,瞋恚重的人墮地獄,愚痴重的人變畜生。因此,斷貪瞋痴,修戒定慧,心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能夠放下是非人我,一心念佛,豈有不往生之理!而且還不會生病,知道自己何時能走,自在往生!往生的實例很多,我們親見耳聞,還能不信嗎?

  縱然別人對我們懷疑、毀謗、侮辱、陷害,全是假的。他造業,與我不相干。他造作罪業,能否傷害別人?不能。若能傷害別人,就能幫助別人。佛家講的修行是自修自度,佛菩薩也不能幫助我們,只能將這些原理原則與方法教導我們,一定要靠自己建立信心、願心,老實念佛。不是說信了就得救,沒這個道理。信佛不能得度,學佛才能得度,只要我們的「心、願、行」,學得與佛心、佛願、佛行一樣,就決定得生,這個道理必須要清楚。

問:請問何以《觀無量壽佛經》說,下品下生要在蓮花中十二大劫後,才能花開見佛?

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就是證得實報莊嚴土。這個說法是憑自分,而不論佛加持。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靠自己,不靠佛的加持,要達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下品只需十二大劫,這是靠自力。

  我們今天有阿彌陀佛的加持,這是靠他力,所以不需要到達這個地位,就有享受了。可是要曉得,這十二劫之內是享受阿彌陀佛的,十二劫之外是享受自己的。也就是說我們靠阿彌陀佛不是永遠靠定了,下品下生靠阿彌陀佛十二劫,十二劫之後自己成就了。

  如果在其他諸佛國土裡,要從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再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花開見佛。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何以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

  事實上,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的智慧、道力、神通與阿彌陀佛差不多。這在《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裡,有詳細說明,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殊勝無比。

問:念佛、讀經好幾年,煩惱習氣仍在,對往生還是沒有把握,請問怎麼辦?

答:功夫不得力的原因何在?佛教我們做的,沒有做到;佛教我們不能做的,偏偏去做,結癥就在此地。所以,儒家教導我們「克念作聖」,念是妄想、雜念,你能克服妄想、雜念,你就是聖人。凡夫為何不能作聖人?就是克服不了妄想、雜念。念佛必須放下萬緣,而你沒有放下。執著裡最嚴重的是我執,說得粗顯就是自私的念頭。起心動念為自己,這個念頭不能克服,就是作聖最大的障礙。

  佛法將「善、惡」的標準,訂在為我就是惡,為人就是善,這當中有道理。「為我」是增長我執,就是增長自私自利的念頭。這個念頭是六道輪迴的由來,只要有這一念,輪迴境界就現前,就不能超越,所以為我是惡。幾時能把我、私的念頭斷了,做到「無我」,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若再把分別斷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就住一真法界。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有我、私,就是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如果你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你會愛人如己,你會以真誠、慈悲處事待人接物,你不會糟蹋人,也不會欺負人,因為欺負人、糟蹋人是欺負自己、糟蹋自己。

  道理明白之後,真正功夫從哪裡下手?一句佛號把分別、執著念掉;分別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一句佛號能破二障。我們雖然天天念佛,念了幾年,而功夫沒有用在破障上,因此功夫不得力,生活不自在。

  我、法二執破一分,就得一分輕安,就開一分智慧;能破二分,就得二分自在,就開二分智慧。確實身心世界一切放得下,真正覺悟「三心不可得」、「萬法無所有」,才是世尊所說的「無依道人」。因此,修行要著重效果,效果在破障,效果在開智慧。

  最要緊的,還是要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斷除,斷不容易,先要能淡薄、能放下。別人喜歡的,我們給他;別人用奪取、霸佔的,我們也給他,歡歡喜喜,絕不在意。如果還有一念不平之心就錯了,你還有「所有」。其實這都是一場空,誰要就給誰,你就會得自在,你才能自在往生,沒有障礙。

  (節錄自早餐開示20-13-1223、20-13-1224)


  淨空法師講經訊息

淨空法師現停講《華嚴經》。新加坡/台北/北京時間4月6-10日,淨空法師將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續講《無量壽經》,有網上現場直播,詳細時間請參考澳洲淨宗學院網站


  法寶流通

◎淨空法師講演音帶、VCD及書籍,皆免費結緣,請就近向各地淨宗學會索取。

◎大陸同修若欲索取 淨空法師講演帶及法寶,請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聯絡:  amtbhk1@budaedu.org.hk

◎各地欲索取淨空法師電腦專用講經CD片(rm、mp3),請寫e-mail至:  sutra_china@mail.hongkong.com;詳細目錄及索取需知請至:  http://members.tripod.com/lotus118/newpage5.htmhttp://www.budaedu.org.hk/

◎若欲了解相關兒童讀經訊息,可至「大方廣網站」、「中華少兒讀經網站」。

◎德育故事及太上感應篇之動畫片,請至「妙音動畫」。


  信息交流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amtb@amtb.org.tw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amtb@amtb.org.tw

說明: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源於聽經聞法不夠透徹,時間不夠長久,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經、讀經,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答案自在其中。「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也陸續將淨空法師所回覆過的問題,刊在「年度問答」「分類問答」中,並加以分類整理,或者至網站的「全文檢索」去搜尋。所以,同修們有學佛上的問題時,請先參考此分類中的問題,或許您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同修問過了,希望您從問答的分類中,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若無法找尋到解答,請再將問題傳到question@amtb.org.tw,我們會彙整同修們的來信,並敬呈 淨空法師。但回覆時間不定,需待淨空法師有時間時,闢一個「學佛問答」時段,專為同修們解答,也會陸續刊登於「答疑解惑」一欄中。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成立緣起:我們常常收到各地網路同修來信,皆言及雖有心學佛,卻不知從何學起,應如何聽經學習。又 淨空老和尚的講演有大小性相,各個宗派的經論典籍,法海深廣,初學者不知修學之次第,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以故學而不得其宗旨,始勤終惰,退悔初心,實為可惜!今「佛陀教育網路學院」之成立,正是針對上述緣由,將現有網路的文字(教材)與影音(講演畫面)合為一體,如同「網路電視台」,為世界各地真正有志於學佛者,提供一個方便快捷,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修學環境。網路學院一切課程之排列,皆是以 淨空老和尚為「澳洲淨宗學院」所訂之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從專科到本科的修學次第,也是為實現「澳洲淨宗學院」將來能真正達到遠距教學的前哨站。今日社會是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的時代,要善用高科技宣揚妙法,闡釋正教,令佛法傳遞無遠弗屆,才將進一步利益更多學人,將般若文海遍及環宇,使一切有緣眾生得佛正法薰習之機會。若有心想修學的同修,可至「佛陀教育網路學院」參觀訪問。

淨空法師英文網站」網址為http://www.chinkung.org/,此網站主要以配合 淨空法師的和平之旅,同時接引國外眾生認識佛教。提供 淨空法師多元文化理念及國際參訪等及時相關資訊,並以和平之旅為主軸,擺脫宗教色彩。敬請諸位同修將此網址廣為流通給外國同修,讓他們更有機緣認識佛教,功德無量!

淨空法師專集大陸鏡像站」網址為http://www.amtb.cn/,更方便大家記憶。大陸地區同修可以就近訪問這個網站,現已全面改為簡體版。若同修於瀏覽中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信告知,請至amtb@amtb.org.tw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陀教育雜誌由華藏淨宗學會網路講記組恭製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1號2樓
電話 : (8862) 2754-7178
e-mail: amtb@amtb.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