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0.11.4  星期六  VOL.20


 

時至今日,吾人惟有向自立之目標努力,不可預存望人幫助之心。須知天助自助者,我能自立,然後愛我者,方能為我盡力也。

 

卷首語
編者的話

為了廣大同修們閱讀「淨空法師專集」網站,能加快連接速度,這星期,專集網站搬了新家,因此在讀取速度上可望增快。若同修們在瀏覽時,有任何問題,或者有出現找不到網頁的連接,希望同修們能來信告知,以便我們及時做更改。在此,也感謝諸位同修長年對此網站的關心與愛護,提供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意見與協助,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20)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殺生是惡業裡最嚴重,果報也是最苦的。本經只說不殺生的利益、好處,而殺生的果報,就是將這十種離惱法反過來。過去蕅益大師講過殺生十種惡報、不殺生十種善報,我將之附在本經末後,用來彌補經文之不足。實在講,經文已具足了,我們讀經的人往往不能體會,所以祖師幫助我們。

前面經文說:「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若在行為上做到了不殺生,可是念頭還不清淨,就是夾雜。一定要從心裡將殺生的念頭拔除,才是真清淨。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與世間法律判案一樣,講究事實證據。你確實殺了眾生,才有罪;若起心動念要殺,但是沒有殺成,就不犯罪。而大乘法是論心不論事,你心裡起個念頭要殺害眾生,這個罪就成立。由此可知,小乘的善有夾雜不善,大乘的善法決定不容許夾雜不善,念頭就是不善。念頭尚且沒有,哪裡會有現行?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培養自己真正的善心。

可是這個事情很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煩惱習氣太重,見到不如意的事,尤其是對自己不利的眾生,殺害的念頭就生起來。另外一個是貪心,見到自己喜歡吃的,就起了貪心。所以,恨牠也殺牠,愛牠也殺牠,這是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你沒有辦法斷殺害眾生的念頭,這是一個因素。第二,不了解事實真相,這是教育問題。儒家沒有佛法講得嚴格,但儒書也說,「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換言之,儒家贊成吃三淨肉: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聲、不是專為我而殺,這是世間的聖賢。宗教也注意這個問題,《古蘭經》說:宰殺畜生,要有傳教師禱告祝福,如果沒有經過阿訇祝福的畜生肉不能吃,這都是有愛心、仁慈在其中。

佛法講得究竟,不食眾生肉。佛教導大家吃三淨肉是不得已,為什麼?佛當年在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決不給信徒添麻煩,他們吃什麼就供養什麼,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才吃三淨肉。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托缽制度就行不通了,印度一些高僧大德都是由國家供養。時間久了,國王大臣、普通百姓都知道供養三寶,但在早期還是吃三淨肉,素食運動是梁武帝開始提倡。梁武帝讀《楞伽經》時,看到經上說:菩薩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很受感動,於是自己就斷除肉食。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他提倡素食,出家二眾立刻響應。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國佛教吃素,其他國家的佛教不吃素。素食可以「永離殺生」。屠夫會殺害眾生,是因為有人要吃肉,若沒有人吃,就不會有人去殺害。縱然吃三淨肉,心不清淨,業不清淨。所以,素食決定有好處。

「十離惱法」,『惱』是煩惱,十種永離煩惱的方法。第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佛教導眾生的,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布施。能行布施,就是菩薩;不能行布施,就是凡夫。菩薩法六波羅蜜,第一是布施,布施有三類: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後面的五條: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都可以歸納到布施之中。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無畏是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沒有恐懼。一個持戒的人,眾生遇到他心裡安定,縱然有財寶被他看到不要緊,他持戒,不會侵害我。忍辱的人,你得罪他沒有關係,他不會報復,不會懷恨,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屬於法布施。所以,六度總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波羅蜜。

對於一切眾生,沒有殺害的念頭,還能夠愛護牠、幫助牠,牠也會親近你。在中國,鳥獸看到人都嚇跑了,為什麼?有殺害眾生的心。在國外,山野、公園裡,許多野生動物,一招手牠就來了,不怕人,因為沒有人會傷害牠。有一年我住在舊金山,附近有個公園,我們每天都到公園散步,裡面有很多野生的鴨子、鴿子。有一次,一隻鴿子的腳被人用繩子綁起來,我們幫牠把帶子鬆開,牠懂得了。到第二天,牠又引來兩、三隻,都是腳上被綁著,來找我們幫助。所以,牠有靈性,牠知道我們會幫助牠,這是無畏布施。只要我們永遠斷除肉食,沒有傷害眾生的意念,身上的殺氣就完全沒有了,就轉變成慈光,慈悲的光明,小動物看到都歡喜接近。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果報得健康長壽。

第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你不忍心傷害眾生,於一切眾生決定有愛心。不但對動物、植物,以及所有一切生物都會起真誠的愛心。戒經中說:「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除非沒有路,這是一條必經之路,可以踏過生草,這是開緣。這是離惱法,長養自己的慈悲心,修學自己的忍辱、耐心。

第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瞋恚』果報在地獄。人在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如意事?過去今生造種種不善業。我們一生的際遇都是果報,不是別人給的,是自作自受。真正明瞭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頭就沒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縱然自己心善、行善,還遇到許多不如意事,修行人知道,這是過去生中無始劫來的業報,能夠逆來順受,不生煩惱。

第四、「身常無病」,第五、「壽命長遠」,這兩條是世間人所希求的,不論中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無不求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佛菩薩賜予的,更不是神明給的,向神明禱告沒有用,這是自己的業報。諸佛菩薩、神明保佑我們,用什麼方法?教誨,我們肯接受教誨,依教奉行,才能轉自己的業報。命中短命,多災難、多疾病,這是能轉變的。怎麼轉法?認真努力修十善業就轉過來了,如果繼續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造作種種不善,命運、業報就轉不過來,不但轉不過來,果報愈轉愈劣。

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不但在古聖先賢著述當中,常常讀到,歷史的記載、古人的筆記小說,這些果報事相的例子太多了。我們讀到了,要認真細心觀察、思惟,才曉得殺生決定不能做。縱然遇到惡人殺害我們,也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更不可能有報復的行為。《金剛經》上講到,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沒有恨意,成就忍辱波羅蜜,成就自己真實的德行,雖然被人殺害,立刻生天享天福。如果有恨意,有報復的念頭,被人殺害了,果報到三途。

如果一生沒有重大的罪業,但有恨意,多半投生到毒蛇猛獸。如果能保持清淨、慈悲,至少也能作天王。人間很苦,天上很快樂,他把我殺害了,立刻送我到天上,感謝都還來不及,怎麼會恨他?吉凶禍福就在一念之間。這要在平常去培養;否則,境界現前,習氣敵不過,恨意生起來,就往下墜落了。因此,平常要修養,養成一個習慣,遇到逆緣,遇到惡人,不生瞋恚,還是慈愛待之。

第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非人』是指人道之外,多半指鬼神。諺語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縱然是餓鬼,他也尊敬善心的人,不會去傷害他。縱然是過去的冤家債主,遇到慈心的人,也一樣恭敬;不但不找麻煩,也會擁護。因為你的善心善行,他也沾光,他也得福,所以心善、念善、行善比什麼都重要。

一切病痛不外乎三方面:第一,飲食起居不調所招致的,醫藥能幫忙。第二,冤親債主纏身,譬如悟達國師得人面瘡這一類的,佛法講的「非人」,世間人講冤鬼附身。凡是遇到這一類的,看醫生吃藥有一點幫助,但決定治不好,最要緊的是誦經拜懺來調解。像《梁皇懺》、《慈悲三昧水懺》都是屬於調解的,對方接受調解離開了,病就好了。第三,業障病,這不是冤家對頭,是自己造的罪業太多了,屬於業報。這個病,醫藥不能治,調解也不行,佛教導我們要懺悔,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講的「懺除業障」。從哪裡懺?從心地上懺,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病就有轉機,轉危為安。後面這兩種病,斷惡修善,非常有效果。尤其一個人真的回頭,知道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錯了,徹底改過自新,不但是業障病消除了,就是冤家債主也不會再找麻煩。

善人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所以「非人」也得福,他們不但不害你,反而會守護你。譬如,有人念佛、誦經時,感覺旁邊有非人,甚至於自己毛骨悚然。有這種感覺不要害怕,這時真誠念佛誦經給他們迴向,就是在超度他們。鬼神當中有很多喜歡聽經的,你念經給他們聽,他們聽了會覺悟。就像過去禪宗惠能大師,偶然從人家窗戶外面經過,裡面有人念《金剛經》,他一聽就覺悟。所以,你常常會得到天地鬼神的守護,護法神的保佑。

第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就是睡眠非常安穩,沒有惡夢。我們自己修行功夫得不得力,可以從這個地方來勘驗。沒有學佛時常常做惡夢,學佛之後惡夢少了,就是功夫得力。再往上提升,惡夢沒有了,一年當中難得有一次惡夢,說明你的功夫不錯。功夫更純,常夢到聖賢、佛菩薩,夢到經典上講的殊勝的境界,這是好相。如果一個星期當中,還會有二、三次惡夢,要特別警覺,這是功夫不夠。要從哪裡修起?斷惡修善,一定要很認真的改過自新。這是最容易、最平常測驗修行功夫的一個方法。

第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怨結』就是與人有過節,有不愉快的事,一般常講的「得罪人」。得罪人的事情很多,而且容易觸犯,特別是在言語上,有意無意與人結怨。一個聰明人常常碰壁,逐漸就學乖了,知道謹慎,在社會上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會成功。為什麼?得到許多朋友的幫助。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處處得罪人,得不到別人幫助,孤立無援,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失敗。出家也不例外,得罪的人多了,護法就沒有了,內護外護都沒有,就相當艱難困苦。所以,佛法常說結善緣、結法緣,這個重要。決定不要結惡緣,惡緣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是自己真正斷惡修善。所以『滅除怨結,眾怨自解』,只要你真的回頭,真的是善人,為社會大眾所肯定,你的冤家債主看到、聽到,心也平了,報復的念頭息了,這是解冤釋結的方法。

第九、「無惡道怖」,自己有信心,肯定將來不會墮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縱然有,這是無量劫前造的惡業,不能避免,可是因要起現行,必須有緣,才會結果。猶如一粒種子,放在玻璃杯裡,沒有土壤、水分、陽光、空氣等緣,不會長成瓜,所以雖有因不會結果。每個眾生的阿賴耶識裡,都具足十法界的業因,所以想有什麼成就,就要懂得緣。譬如我想作佛,就要把佛的緣念念增長,其他九法界的緣控制遠離,這一生就作佛。

作佛最重要的緣,就是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決定作佛。因此,不要懷疑自己沒有善根、沒有佛種,一切眾生皆有佛種,自己要有信心。「淨業三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定要相信念佛就作佛,念菩薩就作菩薩。真正明白人,一天到晚只念阿彌陀佛,他不會去念經,也不會去念咒,也不會去修其他法門,因為一夾雜,功夫就不純;功夫純,決定有把握往生。

我們聽經、讀經,是為了斷疑生信。如果你相信了,沒有絲毫懷疑,經教也不要了,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印光大師的念佛堂,就是一句佛號,決定不摻雜其他。起香時念一遍《彌陀經》,是為了攝心,因為進念佛堂之前,心是散亂的,一卷《彌陀經》念下來可以收心。如果心清淨,心不散亂,這一卷《彌陀經》是多餘的,然後才知道最上乘的功夫是怎麼用法。我們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經》,又想念《行願品》,還想修密宗,摻雜許多法門,這是薄福之人,不是佛法裡講的最上乘人,最上乘就是一句佛號。

道場每天講經,是為接引初機,幫助社會消除災難,所以講經很有必要。世間多一個人學佛,多一個人明瞭佛法,就多一個善人,少一個惡人。善人多,「恆為非人之所守護」,這個社會、世界,就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我們是為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而對自己決定是一句佛號念到底,要懂這個道理。信心不具足,還有疑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讀經最好也是一部,專念《無量壽經》,專聽《無量壽經》。若信心不足,疑惑不能解除,還要多聽。這是古聖先賢、歷代祖師幫助上上根人的方法。你要是發菩提心,普度一切眾生,就要多學。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廣學多聞」是為別人,不是為自己。所以,學是為別人,念佛是為自己,自利跟利他要清楚。利他絕不妨害自利,自利也能幫助利他。

第十、「命終生天。」若沒有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也決定生天享天福。何以故?天人是慈悲的,你能一生持不殺生的善法,你的德行水平與天道等齊,生天是這個道理。不是說天天供養天神,就能生天。天天巴結他也不行,你的德行水平跟得上他們,你不拜天,也會生天。

這十種果報都是善的果報,所以永離殺生就能離這些苦惱法。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不殺生是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所以將這個功德迴向無上菩提,將來成佛就得無量壽,「隨心自在」的無量壽。我們曉得果報這麼殊勝圓滿,就應當認真學習,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傷害之心。不但不能傷害,使眾生生煩惱的事也不能做。使眾生因我而生煩惱,自己就有煩惱,也就不能斷煩惱,一定要明瞭。

 

返回

楊枝淨水
一切眾生是自己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華嚴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八個字大家聽了耳熟,可是知道事實真相的人很少,知者也是含糊籠統聽說而已;還有一些人聽後產生誤會,認為佛法是「唯心論」。唯心與唯物是相對的,哲學講唯心,也講唯物;講一元,也講二元,但這些與佛法都不相干。佛法所說的心是什麼樣子?心在哪裡?《楞嚴經》上,世尊問阿難尊者心在哪裡,阿難說了七處,都被世尊否定了。

心有沒有?決定有。心是能現、能變,虛空法界一切萬物都是心變現的,所以在佛法裡沒有唯心、唯物。物是心的相分,是心所變現的幻相,還是屬於心,離開心之外,無有一法可得。我們的身體是自心變現的,一切有情眾生的身體也是自心變現的,自他不二。一切植物也是自心變現的,一切礦物還是自心變現的,乃至於虛空世界,今天講無量無邊的星球,無一不是自心變現的。所以心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心,離開心,無有一法可得,這是真話。禪宗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如果有一個人真正認識心、明白心,就是「明心見性」,明白真心,明白自性;「大地無寸土」,這是比喻無有一法可得。對於一切有情與無情眾生,諸佛菩薩無條件、平等、清淨的愛護與幫助,因為佛菩薩知道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相分,與自己是一體。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和應身。何謂法身?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是法身。你什麼時候肯定、覺悟了,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眾生與佛是一不是二,眾生與自己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你就證得清淨法身;換言之,你就是法身大士。沒有證得法身的人有我執,有自私自利;證得法身的人,沒有自私自利,能夠捨己為人,愛人如己,明瞭眾生與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做人的態度就完全轉變了。

何謂報身?報身是智慧,能夠證明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個智慧叫做報身。我們的身體是應化身,應化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諸佛菩薩的身體很自在,可以隨類化身,《普門品》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有人問: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一切諸佛菩薩包括自己,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他喜歡現男身就現男身,喜歡現女身就現女身,隨類現身。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身相,就不能現,也不能變。沒有一定的身相,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的族類統統能現;在人間現人身,在天上現天身,在畜生道現畜生身,在餓鬼道現餓鬼身,無不自在。

我們沒有覺悟,不明瞭事實真相,所以沒有智慧報身及應化身。我們這個身體是業報身,在六道裡輪迴受果報。果報有苦有樂,過去生中造作一切不善業,這一生得苦報;過去生中造作一切善業,這一生得樂報。我們的報身是業報身,佛菩薩的報身是智慧報身。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將業報身轉變成智慧報身。而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修學,為什麼轉不過來,達不到這個目的?關鍵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太深重,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不能控制自己的習氣,心量狹小,起心動念只想自己、家庭,所以生生世世無法把業報身轉變成智慧報身。我們今天明白了,就要把障礙消除,這一生也能有成就。

我常勸勉學習講經的年輕法師,真正希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必須要有「一切眾生是自己」的認知。如果愛護一切眾生與愛護自己有差別,你是凡夫,不懂佛經的真實義,也入不了佛的境界。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不解如來真實義」,因為你不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你不能愛護一切眾生,你在一切境界裡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不能契入境界的原因。因此,不但讀經不能開悟,聽講也不能開悟,即使聽諸佛如來講經也不能開悟,原因就是自己有障礙。

如何消除障礙?一定要靠自己真正覺悟,別人幫不上忙。覺悟的人像諸佛菩薩一樣,生活在世間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而活;穿衣服為一切眾生而穿,吃飯為一切眾生而吃。這是什麼意思?穿衣、吃飯是為了要維護這個生命,這個生命是為一切眾生服務,所以保護這個身體,是為一切眾生保護,不是為自己。你要是能有這種境界,聽經就能嘗到「法味」,才能知道佛的境界。有一念自私,就成了障礙。在家、出家四眾同修,如果想在這一生中得到最殊勝的果報,這個道理非常重要。如果你明白了,對於經典上這個說法不懷疑,能生信心,縱然不能契入,對自己的修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修學就是生活,在生活裡轉境界,也就是轉變我們的觀念。過去的生活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是迷惑,心量很小;覺悟之後,是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中心,心量自然就拓開了。我們原本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學佛就是「改心」。如何改心?就是改變我們的觀念。念念為自己,以自己為中心,這個觀念錯誤;念念為法界,念念為眾生,這個觀念正確。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凡有忿怒、淫欲、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種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而起。終日由佛不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與胡作初書)

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普門品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之。念佛亦然。但當盡心竭力,無或疑貳,則無求不得。(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念佛之人,必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隄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勇為,方與佛合。如是之人,決定往生。若不如是,則與佛相反,決難感通。(與陳錫周書)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禮敬諸佛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聽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簡介,了解到這個宗教的一般理論與修學方法,其中許多都是佛法裡說到的。但講得精微、透徹,無過於佛法。今日佛法之所以衰微,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們這些佛弟子沒有能夠依教奉行。普賢菩薩教我們要「禮敬諸佛」,我們就沒有做到。古人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你說的沒錯,但做的不是所說的,這就是夾雜不善。佛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從本身做起。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也要從本身做起。

試問問:我們走進基督教堂,見到耶穌的像會不會去拜祂?走進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神像,有沒有去拜祂?沒有,那你所講的話就不算。「禮敬諸佛」,諸佛是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有不同宗教裡的神聖,全是未來佛,也可能是過去佛、或現在佛應化的,這是我們不懂,所以沒有做到。我們對祂行禮,不是要用佛教的禮節,而是要入境隨俗,他們教徒用什麼禮節對教主致敬,我們也要學習。這是在形式上,而內心決定是平等的恭敬。世出世間教學第一課就是「敬」,《禮記菁華錄》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普賢十願第一條「禮敬諸佛」,從哪裡學起?人與人的交往,人與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這一條沒有做到,其他都是空話。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認真去學習,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是大善。(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27卷)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真誠能感通

 

《影塵回憶錄》是倓虛法師的自傳,講他一生修學的經過,由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其中有一篇,記載著當年在浙江,道場裡的一位香燈師(就是專門管大殿燒香、點蠟燭、添油燈)。香燈師父忠厚老實,有些人看他老實,就捉弄他,跟他講:「香燈師,你那些蠟燭放在那裡放久了,都長霉了。」他說:「那怎麼辦?」他們說:「拿出去曬!」他就把蠟燭搬到外面去曬,一曬都融化了。晚上上殿時,沒有蠟燭點燈(當時沒有電燈),只有把曬過的蠟燭芯點了。住持老和尚一看這種情形,就搖頭:「香燈師,明天你不要做香燈了。」老和尚很了不起,有眼光,知道老實人能成功。看到他這麼老實,就叫他到阿育王寺去,寺裡供養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就教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是老實,師父教他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規規矩矩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他開悟了。他本來不認識字,經也看不懂;悟了以後,能作詩、作偈,以後能講經。這就證明一樁事情,真誠到極處,就得定,就開智慧,必定得三寶加持。可見得,佛法的修學跟世法確實不一樣,真誠能夠感應通達。(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21卷)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受菩薩戒是否六日內過午不食,六齋日內是供菜食?

:這個事情在戒壇裡,傳戒師父會跟你講清楚。而菩薩戒本裡,也記載得很詳細,一定要認真去讀戒本,學習祖師大德們對戒本的註解。無論是《梵網戒》、或是《瓔珞戒本》,都有古大德的講解。說得最淺顯的,是弘一大師的《律學三十三種》,可以提供你做參考。

:菩薩戒受了以後,能否再受五戒?

:菩薩戒就包括了五戒。

:我已念佛五年,剛念時,進入仙道兩個月,已經附身。每天讀經念佛,聽老法師錄音帶,並懺悔迴向給冤親債主,到寺院做超度,至今還沒有離身。念佛不得力,臨終時又怕障礙,怎麼辦?

:這的確是很嚴重的問題。懺悔不得力,是真誠心不夠。儒佛都教導我們「至誠感通」,上可以感動諸佛菩薩,下可以感動天地鬼神。你修懺悔,做超度佛事,都不能感動冤親債主,是你的誠意不夠。你要再懺悔,以真誠心求三寶加持,真誠心才能修積功德,你的功德讓給冤親債主共享,沒有不受感動的。

:人間短短幾十年,死後往哪裡去?

:經上告訴我們,「隨業流轉」,完全看你自己造的業力。你這一生造作善業,決定在三善道;造作惡業,不免要墮三惡道。念佛求生淨土是最殊勝的,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去。

:常會有蝴蝶、飛蛾與甲蟲飛到室內,我常對蟲兒們說:歡迎你們來聽師父講經與佛號,但是請不要把家裡的窗口當作墳場。一段時間後,發現窗口少有昆蟲屍體。請問牠們都到哪裡去了?

:你有誠心、善意對待牠們,牠們也懂得,就不會來干擾你。有這種跡象,就曉得小動物也通人情,這一點很重要。

:在家居士身穿短褲襯衫,誦經、念佛、拜佛,是否如法?

:不如法。我們對於尊長要禮敬;同理,你家裡有貴賓來訪,你能穿個短褲襯衣接待他嗎?連對世間國王、大臣、總統,我們都要穿禮服接待,見佛菩薩焉能不穿禮服?我們見到佛像,應當是見佛如佛在,要生起這樣的恭敬心。這完全是一個敬意,要養成習慣。

:聽您講經,談到佛教藝術、音樂等。藝術和舞蹈是魚和水的關係,中國中央台以播放「少林武僧」這種小型的舞劇,將舞蹈、武術、武僧的武功融為一體,搬上舞台與大眾見面。請法師指教,今後二十一世紀,佛教藝術中的佛教舞蹈是否有發展?應如何發展?我從事舞蹈事業四十餘年,又是三寶弟子,很關心佛教舞蹈的未來。

:你這個想法很好。佛教跟天主教、基督教相比,這方面的人才可說是非常缺乏。佛法對於音樂、歌舞非常重視,可是最近兩、三百年以來,佛教沒有藝術人才出現。在明末清初時,有一位法師寫了一個劇本《歸元鏡》,它是平劇,內容是慧遠大師、永明延壽大師與蓮池大師三人的故事,劇本寫得很好。所以,將佛法搬上舞台,古人都想到了。現在科技發達,我們深深希望能將佛法編成電視連續劇,這個效果很大,接引初機最為方便。所以,從事於這個工作的,希望能有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努力來做,而理念是一定要對全世界弘法。當然除了本身藝術修養之外,對佛法的修養也要相當到家。如果不在佛法上下功夫,這個藝術的型態是有,但沒有內容,還是達不到教化眾生的目的。

:星期六、星期日參加精進念佛,靜坐後段快速念佛時,由於中氣不足,感到氣喘,透不過氣來。所以,這個時段就停止出聲,改為默念,這樣是否如法?

:如法。念佛最重要的,是心裡面的佛號不中斷。口念佛,畢竟受體質影響。所以,念快、念慢、默念(古人講的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你採取哪一種方法,自己感覺得很舒適就好,這是沒有定法。

:聽經聽到無意浪費常住的水電,這個罪連佛都幫不上忙。我馬上省悟,用錢布施給常住來補過,這樣可以免我的罪過嗎?

:可以。這種浪費,自己知道來補償,應當沒有問題,因為你這是過失不是罪。

:我希望全世界各地到此地參學的同修,能夠把念頭一轉,將新加坡居士林的水電費當作自己的,應當要付錢,這樣自然就不會造成浪費常住的一分一毫。

:這個觀念不正確。應當時時刻刻養成節儉的習慣,這樣就好。決不是因為我自己可以拿錢,就能任意使用。總而言之,修行是要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與行為。佛是教我們真修行,常住是提供修行的場所來幫助我們,改我們的習慣,成就我們的德行。懂得這個意思,知道自己節儉、惜福就好。

在唐朝時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提倡共修。在這以前也有共修,但是沒有規定,也沒有任何約束,多半都是自修。共同在一起,只有研究、討論、學習經教,修行確實是個人的事情。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那時一定有些人懈怠、懶惰,不能克服自己的習氣,祖師大德看到覺得非常可惜,所以才提倡共修。共修是依眾靠眾,大家生活在一起都守紀律,這樣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自己沒有能力克服,要藉大眾的力量,這是好事情。當年建叢林、立清規,用意在此地。

所以,我們到道場參學,參是參與,學是學習,就是我們要參與這個團體,跟他共同學習,才能得受用。如果我們到這個道場來,自己用一個特殊的身分,不能與大眾生活在一起,不能與大眾一起學習,那就完全錯了。你不能隨順大眾,這個過失要是從戒經裡去結罪,這個罪過很重,這是破壞一個僧團的形象,屬於破和合僧,果報在阿鼻地獄。所以,我常勸導同學,這是個正法道場,每天講經念佛,一切都有規矩,我們自己已經養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實在無法與大眾一起相處時,自己應當知難而退。「離開這個道場,就是護持道場,絕不破壞這個道場的形象」,你的功德無量,你做了一樁好事情。你不離開,又不肯隨眾,破壞形象,你的罪過,我們雖然一句話不說,但你的果報在阿鼻地獄。

三皈依中:「皈依僧,眾中尊」。眾就是今天所講的團體,社會團體很多,佛門也是一個團體。四個人以上,就是一個小團體,就成「眾」。眾中最為尊貴,最值得人尊敬的,是佛法這個團體。它尊敬在哪裡?它是個和合僧團,就值得人尊敬。僧團裡沒有諍論,能遵守六和敬的戒條,是個和睦僧團,所以是社會一切團體的模範。你要是把模範團體的形象破壞了,這個罪過多重?決定墮三途,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返回

 

法寶流通
最新消息辑

 

在大陸現有淨空法師講經VCD流通:

「千禧年的預言啟示與展望」、「千禧年心靈改革坐談會」、「淨空法師出席龍藏捐贈儀式及參加五十周年國慶大典」、「佛以智光咸照耀」節錄自《華嚴經》、「為何見面互道阿彌陀佛」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為何要超度亡者」。

欲索取之同修請直接與馬居士聯絡,E-mail: mahaishe@pub.jieyang.net.cn

聯絡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白沙隴路46/11號 馬海生收  郵編:515300

聯絡電話:(0663) 224-7472;手提電話:013502663552

傳真號碼:(0663)225-6214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華嚴經五(161∼200集),華嚴經六(201∼240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及其他講演音帶、VCD,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