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JavaScript %> 佛陀教育雜誌

每日最新  精彩導讀  雜誌下載  常見問題  繁簡轉換程式下載

2000.08.19  星期六  VOL.11


 

勤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諺語所謂:九九分的汗水,加上一分的天才就是成功。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有勤奮的努力,定會獲得成功的喜悅。

 

卷首語
編者的話

 

這一期的雜誌只是初步的改版,我們亦在雜誌上,增加一些與「淨空法師專集」網站連接的按鈕,可以讓同修們在雜誌上輕輕一按,即可進入網站的「精彩導讀」、「每日最新」等精彩欄目。

我們的網站與雜誌是相輔相成的,所以,為了配合網站與雜誌的更新,我們正在加緊努力。

最近收到不少大陸同修的來信,希望我們能提供簡體版的雜誌,在此我們將繁簡轉換程式的下載網址公告於雜誌上,有需要的同修可以下載。

在此也感謝,近日來信提出寶貴建議的同修,我們定會竭盡所能,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阿彌陀佛!

 

返回

 

經論輯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11)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若學習過相宗的《百法明門論》,這幾句話就非常好懂。《百法明門論》是大乘初學的第一門功課,天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裡六百六十法歸納成百法,便利於大乘初學。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歸納成一百條,而每一條裡所包含的都是無量無邊,無法計算。

無論屬於哪一個科目,心法能變,有時也說能生能變。但是,能生不是能現,這兩者意思不同。能現是真心,妄心不能現,妄心能變,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有這個功能。妄心從哪裡來的?「但是虛妄,諸法集起」,『虛妄』是說它不是真實的。怎麼有這種現象?集起的。《中觀論》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這是講到宇宙人生諸法的根源,可以說一部《中觀論》五百頌,就是說明這個事情。對這個現象清楚了,稱為法身菩薩;完全模糊、不了解,就稱為凡夫。凡夫跟佛菩薩沒有差別,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認知上的不同。正如在學校讀書一樣,你拿到博士學位,他拿到碩士學位,另一個人沒有文化,連小學都沒有念過,但都是人,只是文化程度上差別不同。

因此,十法界就是文化程度的差異,過的日子不相同。從此地我們應當恍然大悟,我們要過好日子,要把自己的生活品質向上提升,要靠教育。今天世界上許多貧困地區,生活得很苦,怎麼去救濟?物質救濟是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辦學校,提升他們的文化水平,就能提升生活品質。在佛法講,我們能從人道提升到天道,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色界天提升到無色界天,從六道提升到四聖法界,從四聖法界提升到一真法界,全靠教學。世出世法沒有例外,我們要有這個認知。

阿賴耶是從哪裡來的?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藏識」,藏就是含藏。藏的是什麼?諸法的印象,佛經的術語稱為「諸法落謝影子」,現在人講印象。我們從早到晚,一生生活當中,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都有印象,永遠不會磨滅,這就是阿賴耶識的功能。阿賴耶識就像檔案室,你造的一切善、惡、無記,像檔案一樣儲存在裡面,永遠不會忘記。縱然經過百千萬劫,阿賴耶所含藏的印象、種子,因緣遇會,果報就會現前。阿賴耶非常微細,往往極其微細的念頭造的業,第六意識還沒覺察到,阿賴耶裡已經有了檔案。

阿賴耶識的這些種子、印象,沒有形相,如果印象是色法、是物質,佛說我們無量劫至今的造作,就是虛空也容納不下,這就曉得我們造的業有多少!所以,我們在菩提道上,怎麼可能沒有魔難、沒有障礙?往昔今生造的惡業太多了,惡業障礙我們,善業也障礙我們。善業引起我們的貪愛,惡業引起我們的瞋恚,貪瞋痴全是障礙。所以,佛教我們修淨業,修淨業就沒有障礙。

真正修淨業,純淨不雜是法身大士,淨裡面還摻雜著少分不淨是四聖法界,六道法界裡總是染多淨少。在凡夫地,真正很好的修行人,染業摻雜的分量比較少,摻雜個百分之二十、三十,已經相當不錯。我們現在這種程度,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染業,淨業只有百分之二、三,甚至於百分之一、二而已!

這些確實是虛妄的,雖是虛妄,你要是不知道它是虛妄,就受它的害;知道它是虛妄的,就不受害,就覺悟了。所以,關鍵還是迷悟,迷的時候永遠被妄境束縛、支配。譬如:眼前這個世界是虛妄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是虛妄,起心動念、一切生活行為就受環境影響。如果真的知道它是虛妄,決定不受其干擾,在環境裡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得大自在。

中國歷代祖師,有不少人證得這個境界,正如《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他不被環境所誘惑,不被環境所轉,在環境裡能做得了主,能轉境界。善人遇到他,善人會更善;惡人遇到他,惡人會改過遷善;人事環境能轉,物質環境也能轉。物質環境裡有風災、水災、旱災、地震等許多的天災,他到這個地方來,天災減少了,這是事實,這個理太深了。所以,佛經講密,不是「祕密」,是「深密」。再深的理,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循序漸進,一定可以證得,證得就是「豁然大悟」。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百法》前面的九十四法,後面六法是「無為法」。無論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都是諸法集起的。

「畢竟無主」,『無主』是沒有主宰。怎麼集起的?緣。佛法非常重視緣,佛法講「緣生」,不講「因生」,非常有道理。佛家講一切萬法的現象是「緣起」,但是緣起決定是性空,性空就是「畢竟無主」。

「無我我所」,所有一切法的真相皆是如此,所以說「萬法皆空」。現在科學家用分析的方法,將一個人身、一個物體,從細胞裡分析成分子,分子再分析成原子、電子、基本粒子,這才曉得是空的。原來所有一切法都是基本粒子組合而成,只是組合的現象不一樣,有的組成礦物,有的組成植物、動物,其實都是一個東西組成的,不過是組合方程式不相同。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多年以前(外國人的說法也有兩千五百多年),《金剛經》上講,這個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是什麼意思?基本物質是一個,小而微塵,大而世界。世界是今天我們講的星球,都是同一個基本粒子組成的,「一合相」組合的。這個組合,緣聚它就形成,緣散它就散開,聚散無常,哪裡有主?聚合永遠不散才叫有主。而事實真相是聚散無常,剎那變化。

如果了解透徹,對於世出世間法決定沒有貪戀之心。貪戀是迷惑,執著佔有是妄想。自己的身都不能佔有,細胞的新陳代謝剎那變化,確實是「無我」。世間人執著身是我,是第一個迷惑,從迷惑「我」產生自私自利,造無量無邊罪業。造這些罪業,一般講墮落在輪迴;其實不是墮落,是這些業力把境界變成輪迴的境界,變成地獄的境界。地獄從哪裡來的?自己變的,自作自受。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佛造的,是你自己心裡變現的,前面講的「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

有一些同修問我:「鬼有沒有?龍有沒有?」我都點頭說:「有」。為什麼有?一切法從心想生。本來沒有,你天天想鬼,鬼就一大堆。這才曉得,「淨業三福」告訴我們「深信因果」,就是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也是心想生,我天天想佛,佛就現前;基本粒子組合是從心想來組合的,心想佛就組合佛的世界。天天想鬼,就組合鬼的世界;鬼是貪愛,天天念念不忘貪愛,變現的境界就是鬼的法界。念念瞋恚,恨別人,世間沒有一個好人,都是討厭的、可惡的,就變地獄法界。十法界都是虛幻不實,是「夢幻泡影」,所以佛才勸導我們要想善,不要去想惡;要行善,不要造惡。徹底明瞭佛對我們真實的教誨,真正是慈悲愛護到極處,我們這才會感恩。

「我」尚且沒有,哪來的「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這個房子是我所有的,財產是我所有的,地位是我所有的,權力是我所有的;「我」都沒有,哪來的「我所」?所以佛家講清淨平等,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不懂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心怎麼會清淨、平等?總是覺得我比別人高,人家不如我。而萬法是平等的,佛跟餓鬼是平等的,跟畜生、地獄也是平等的。佛尚且如此,我們怎麼會不平等?我們上跟諸佛平等,下跟地獄平等。平等,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障礙都沒有了。平等是佛法界,《華嚴經》告訴我們,佛法界裡,理沒有障礙,事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正大圓滿、大自在。

這部《十善業道經》很淺顯,但這一段很深,這一段是講理,理要是不透徹,十善不肯做。你也知道善是好,不善是不好,可是善偏偏做不到;貪瞋痴慢是煩惱,常常欺騙別人不是好事,還是天天幹。什麼原因?道理沒有透徹。真正透徹了,決定不再做惡事。別人騙我,我不騙他;別人毀謗、侮辱、陷害我,我受他的陷害,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我還是誠心誠意一片善心對待他,這是真正覺悟。他很可憐,他糊塗,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他是「可憐憫者」。正是《無量壽經》云:「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要原諒他,決定沒有一念報復的念頭,依舊是誠心誠意對待他。縱然生命被他害死了,也很好,正好生天,感謝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怪他?只有真正透徹明白的人才懂得。

「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這是講阿賴耶。「無我我所」,這個「無」字是貫下來的,「無我」、「無我所」,這是事實真相;不僅是六道,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佛是一語道破。

 

返回

楊枝淨水
謠言止於智者                         淨空法師講述

 

古人說:「謠言止於智者。」聽到許多傳話的人說就相信,不追究事實,這是錯誤的。凡事要問清楚、問明白,再斟酌應該怎麼做,這是智慧的行為。如果不問青紅皂白,聽到人家講就相信,冒然採取行動,這是愚昧無知,佛經裡講可憐、可憫。有時雖是一樁小事,都有很大的學問在其中。

我在年輕時,有人造我的謠言,長官知道了,問我:「有沒有傳說中這件事?」我說:「沒有。」這就澄清了。然後,他去追究造謠的人是什麼動機、什麼目的,這是有智慧的人,不輕易相信傳言;輕易就相信,吃虧上當的還是自己,最後還要造作許多罪業,後果不堪設想。同時也看出作領導的人,與一般人不同。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遇到與自己無關的事,不聽、不問、不理,那是大智之人。如果想知道,一定要跟對方對質,才能真正把事情澄清。

過去曾經有人造謠說李木源居士貪污,新加坡政府調查到最後證明他沒有貪污,並且告訴他可以起訴誣告他的人。李居士說我們學佛人要以德報怨,不可以以怨報怨。這是正確的。

你是一個真有智慧的人,別人不敢在你面前造謠。為什麼?知道你會追根究柢,調查他的動機與目的,他就不敢了。所以,造謠的人都對愚昧無知的人,因為那些人不分青紅皂白,說了就聽,聽了就上當。

我們學佛,將來還要學做講經的法師,如果糊裡糊塗,將來講經一定貽誤眾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過去李老師常講,不論弘法利生的人,或是學佛的人,頭腦要像水晶琉璃球,八面玲瓏,充滿智慧,才能幫助苦難眾生。如果像個四方木頭頭腦,動都不能動,那沒用處。

 

返回

 

蓮語珠璣
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一函遍復)

 

返回

 

多元文化論壇
千禧年溫馨晚宴獻辭                      淨空法師講述

 

尊敬的納丹總統伉儷、尊敬的各國駐新加坡大使、尊敬的中國國家宗教局楊同祥副局長、尊敬的新加坡九大宗教的領袖們、尊敬的各國宗教化表們、尊敬的在座各位嘉賓朋友們:

大家皆是菩薩摩訶薩,眾神的使者,諸上善人,新年吉祥如意!

今晚,新加坡九大宗教聯合起來在這裡舉辦「千禧共祈禱,晚宴傳溫馨」的大型祈禱大會,慶祝我們人類歷史上又一個新的千禧年的來臨。在這裡,我們招待新加坡不同宗教和族群老人院和兒童院的五千多位老人與兒童,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落實和睦族群、團結宗教,祈願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近幾年來,整個世界災難頻繁,天災人禍一次比一次嚴重,有人認為災難是不能避免的,也有人說災難是可以化解的,但大家都憂心重重。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呢?

綜合一切宗教大聖與古今中外賢哲們所說宇宙生命的起源,佛說是心性,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印度教說是梵我,這個「我」不是小我,是真我,是真實永恆的存在;一般宗教則說世界與生命皆是上帝創造的,也有宗教把上帝看成智慧的化身。這些都是從本體上講的,有這樣認知的人士就稱為大聖大賢

在我們的經驗當中,世界可分為精神現象與物質現象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皆是無量無邊,但都是所現、所生、所變;而能現、能生、能變的只是一個真理、真神、真性。我們怎樣認識呢?在佛法是通過高度戒定慧的學習,從甚深禪定生起智慧,由智慧而徹底明瞭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世出世間的大聖人無不在禪定上下功夫,然後親證現在人所謂的「靈界經驗」、「多維次空間」確實存在;肯定梵我、上帝、法身、神聖永恆存在,這就是能現、能生、能變。由此可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確實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我們常聽國家領導人說「全國同胞們」,如果從大聖人的認知來說,他會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同胞們」,眾生族類不同、文化不同、形色不同、信仰不同,但總是同一個根生的,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能認知這個道理與事實的,我們就稱他為上帝、神聖、佛、菩薩、先知或天使。對他們我們也平等地虔誠禮敬。於此迷惑不解的人則稱之為凡夫。

聖賢教導我們認識事實真相的方法,只在於念頭的轉變,總的綱領和步驟是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我們常說種善因得善果,可是很多人好事做了不少,業報還是沒轉過來。什麼原因呢?只是因為他們口善、身善,而心不善、意不善。所以古大德教人從根本修,只要心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善(念念為眾生造福,捨棄自己的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則沒有轉不過來的業報,沒有化解不開的災難。我常常拿樹木來作比喻,心是根、念是本、身是枝、口是業,如果只在枝葉上下功夫,而根本爛掉了,還是沒救;一旦從根本上覺悟過來,枝葉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我們今天祈禱希求的目標非常現實,只有「和平」兩個字。佛家《華嚴經》的境界,就是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在這部經中,我們看到無量無數的族類團體,他們皆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國土,而且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只有建樹,沒有破壞。他們的生活幸福美滿,充滿真善美慧,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嚮往和學習的!

我今天在世界和地提倡宗教教育,願一切從事多元文化教育的工作者以佛菩薩、上帝眾神的使者自居,發揚真誠清淨平等無私的大愛,教導一切眾生,喚醒一切眾生的正覺,讓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逐漸契入「虛空世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神聖認知。

我們的生命是永恆的,這一生的身命時間很短,未來的生命時間很長,要追求永恆的幸福,一定要斷惡修善,轉迷為悟,只要我們自己的心善、念善、行善,與各個族群、各個宗教、各個團體和睦相處。我們看到一切老人猶如自己的父母,一切兒童猶如自己的子弟,關懷他們、愛護教導他們,我們就能為他人作一個好樣子,這樣為全球同胞的福祉才能真正落實!

佛言: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最後,我在此千年一遇的諸上稀有法會上,恭祝大家千禧新年快樂!          

 (二千年元月1日)

 

Speech for the Millennium Night 

By Venerable Master Chin Kung

 

His Excellency, the President of Singapore, Mr. S.R. Nathan and First Lady, distinguished guests, honoured Ambassadors, the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States Administration for Religious Affairs of China, Mr. Tong-Xiang Ya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IRO, religious representatives from Singapore and abroad, guests and friends.  Everyone is a great Bodhisattva, messengers of God, all utmost virtuous people.  Best wishes for the New Year. 

Tonight, the nine religions of Singapore are united here for the Inter-Faith Prayer for the Millennium and Charity Dinner to celebrate the arrival of the new millennium.  We wish to welcome our guests, over five thousand senior citizens and children of different religions and races from Homes for the Aged and from Children’s Homes.  It is our wish that organizing such an event will help to foster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and unity among different races and religions.  In this way, we hope to achieve happy families, a stable society, prosperous nations and a peaceful world.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witnessed disasters that are increasing in severity and frequency.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hese disasters are unavoidable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these can be resolved.  Most of us are worried.  How are we going to face the coming 21st century? 

We have studied the past and present teachings of the great sages and virtuous people of various religions on the origin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The Buddha said it is the True Mind, that the Universe is manifested from the mind.  The Hindus say it is the Identity of Ego and Brahman.  This ego or self does not refer to the minor self, but the eternal true self that always exists.  Many religions say God created the world and life.  Other religions say that God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wisdom.  This is spoken from the aspect of essence.  Those who understand this are called sages and virtuous people.

From our experience, the worl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spiritual and material.  They are infinite.  There is a creator and the created.  The creator is the truth, the true god, the true mind.  The created is everything that is manifested, generated and transformed.  How do we understand this?  In Buddhism,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e reality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is achieved through a high level of self-discipline, deep concentration and wisdom.  Deep concentration gives rise to the wisdom to understand 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This is why the great sages and virtuous people of this world diligently practice deep concentration and meditation to witness the true existence of spiritual planes and infinite dimensions.  This confirms the eternal presence of the Identity of Ego and Brahman, God, True Mind, the Holy Spirit.  This is the creator.  From here, we know that all sentient beings in the universe are one entity.  

We often hear national leaders address people as Fellow citizens.  Great sages would say, Fellow sentient-beings of the universe.  Although all living beings are of different ethic groups, cultures, appearances and religions, we all share the same origin, are all one.  Those who understand are called God, the Holy Spirit, Buddhas, Bodhisattvas, prophets or angels.  We sincerely pay respect to them equally.  Those who do not understand are called ordinary beings. 

Sages and virtuous people teach us that the key in understanding the truth lies in changing our viewpoints.  To do this we turn bad to good, delusion to enlightenment and from ordinary beings to sages.  We often say that by planting good causes, we will harvest good results, but many people do not seem to be able to change their karmic retribution, although they cultivate many good deeds.  Why?  Because while their speech and behavior may be virtuous, their thoughts are not.  Thus, the ancients taught us to cultivate from the basics.   

As long as our minds are virtuous; are the minds of sincerity, purity, equality, proper understanding and compassion; our thoughts are virtuous, we cultivate good fortune for all beings, let go of discrimination and attachments, accord with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are joyous in the merits of others; we will be able to change karmic retributions and resolve all disasters.  I often use a tree as an example.  The mind is the root, thought is the trunk, behavior is the branches, speech is the leaves.  If we try to correct the problem of an unhealthy tree by plucking off each leaf while forgetting to treat the root, our efforts will be futile.  But if we are able to begin from the root, to realise from the fundamental, our problems could be easily solved. 

Today, the goal of our prayers is very practical: peace and equality.  What the Buddha described in the Flower Adornment Sutra is multi-faith and multiculturalism.  In this sutra, we see an infinite number of groups that are able to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equality, to respect, help and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regardless of race, religion or nationality.  Creation without destruction, peace without chaos.  Their lives are happy and complete, filled with truth, goodness, beauty and wisdom.  This is what we strive to learn and accomplish. 

Today, I am encouraging religious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to educate their followers, wishing that everyone who is involved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will be the messengers of Buddha and God, nurturing the sincere, pure, equal, selfless loving-kindness, and awakening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in all beings.  In this way, we will live in harmony and equality and gradually understand that we are all one entity. 

While our lives are eternal, this lifetime is short.  Our future lives are infinite.  In striving for eternal happiness, we must eradicate all that is bad and do all that is good to transform delusion into enlighte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be virtuous in our thoughts and conduct and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people of all races, religions and nationalities. If we regard all seniors as our parents, all children as our own as we care for, protect and guide them, then we will be good role models.  Thus, we will attain peace and happiness for all. 

The Buddha said, "Refrain from all that is bad and there will be peace and harmony.  Do all that is good and dreams will come true year after year".  Lastly on this rare occasion of the new millennium where all virtuous people have gathered together, I wish everyone a Happy New Millennium.

1st January 2000  

 

返回

 

往生紀實
馬玉葉老居士往生見聞                        程炳炎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在達拉斯佛教會1999年春季大佛七,進行到第三天半的時候,在近百人的念佛聲中,八十一歲的馬玉葉老居士伴隨著佛聲佛號如願往生了。

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四眾念佛共修的第二枝香開始以後,約十一點十分左右,正在佛堂同大家念佛的馬老居士,疊好自己所用的毛巾,擺好座墊,站起身來,面對阿彌陀佛像禮佛三拜,然後走出佛堂,斜倚在繞佛過道的沙發椅上。正在大殿外面護佛七的她的三女兒妙玲走來,問她怎樣,她說有點不好受。女兒給她服葯,剛剛吃下,就往外吐,女兒見狀,一邊給她擦嘴,一邊勸她別忘念佛,要她無論如何要念佛。當吐到第四口,把葯吐淨─正是十一點三十分鐘的時候,老人便放棄塵寰,撒手西歸了。

躬逢盛事,大家都慶幸自己福德因緣殊勝,爭著面對慈容為老人助念。群情振奮,不疲不倦。從老人往生到把老人送走的三十個小時之內,佛聲朗朗,始終未斷。玉佛寺住持淨海法師特地從休斯敦飛來為老人助念送行。主七老和尚等法師帶頭敲擊引罄,帶領大眾念佛。佛堂攝影機也開始啟用,有的把自家照像機拿來反復拍照,盡量把每個珍貴鏡頭都攝取下來。此情此景令人難忘。

馬老居士如此從容,如此安詳自在的往生,特別所占時間地點之殊勝,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三十個小時之內,老人面容一直栩栩如生,似是在那休息,又似在那安睡。以致在經過一小時之後,還有人很神秘地問「是不是在那裡睡覺啊」。三女兒貼近媽媽臉看媽媽的鏡頭被攝取下來,母女臉色相比之下,大家驚奇地發現,老人的臉竟變成了金黃色。看著老人面容,不禁都說走得好,無牽無掛確實往生了。她怎能牽掛呢;此刻,她知道她的二女兒正在佛堂敲木魚,三女兒正在護七,四女兒正在廚房為同修們備午餐。

老人往生後身體一直柔軟,當送老人從樓上往下抬時,兩位抬的人說:「抬時身體往下沉成「V字形,坐在沙發上腿是彎曲的,但當放上擔架時腿自然伸直了。」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有願必成。馬老居士在佛堂的大佛七中往生是她的夙願。19966月,她通過律師寫出了一份法定遺書,第一條就提到她如果身體狀況不好時,要自然死,不要任何急救,授權家人或佛堂人代表她拒絕醫療。死亡地點選擇在家中或佛堂。要求十二至二十四小時不要移動。去年,她又向女兒補充遺囑,發願要在這個道場的大佛七中往生。今天馬老居士的這些夙願都奇跡般地條條實現了。

平時,老人家特別看重自我修持,全力念經念佛,不求人天福報,但願往生西方,1978年,她還住在休斯敦的時候,有位朋友給她送來西方三聖像和金剛經、六袓壇經。從此讀後她就熱愛上了佛法。為尋求離苦解脫之道,她數次搬家,尋找理想道場。1995年聽女兒說達拉斯有個淨宗學會就搬了過來。老人念佛一天比一天精進,五、六年來,她每天早晚各念一部阿彌陀經,每日念佛最少兩萬聲,有時最多達十萬聲。她身體不好,本來不能拜佛,但還是發願每天拜一百拜。開始每天分十次拜完,逐漸增至20拜、30拜,直至分兩次拜完。作為一位深受病魔之苦的八十高齡老人,這是多麼大的毅力呀!每遇到病痛,老人總是通過念佛求得擺脫。八年前,老人胃痛,甚至不能入廁。二年前又犯了胃絞痛,醫生疑為癌症,但老人總是拒絕醫療,拼命念佛。兩個女兒數月之間每週五至週六,二十四小時念佛,為母親回向,終於病情好轉。近一年來,老人每天來念佛堂做晚課。三女兒每天下午四點半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到家接母親來佛堂念佛,母親除了外出和身體不適以外,從未間斷過。據她女兒講:「她參加晚課非常喜歡,不接她來她就生氣。在家有時跟著錄音帶念佛,一面敲木魚、引罄一面念,還很好玩的。」

了解馬老居士的人都說:「老人不造口業,從不講他人過失,除了談佛法以外,絕不閒談。」這大概也是她成就的一個重要條件吧。老人還特別慈悲,一次回大陸廣東探親,看到橋壞了,她回來湊足資金為家鄉建了一座橋。這次大佛七之前,她親手織圍脖,贈給本地女同修每人一條。這一點可能是老居士有意給大家留個紀念吧。

老人往生的訊息不脛而走,使很多人受到震動和鼓舞,看到了念佛求生的真實利益,增強了信心。有的說:「只要真幹,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是辦得到的。」

          願馬老菩薩乘願再來普渡人天。

 

返回

 

淨空法師說故事
一稱南無佛 皆共成佛道 

 

世尊在《法華經》上,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當年,世尊在世時,有一位老人,要求跟佛出家。出家當然是有善根、福德、因緣;如果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就不能出家。從前出家,一定要證果,最低限度也是證須陀洹果,斯陀含、阿羅漢、菩薩果位的人,不計其數。這位老人要出家,佛笑一笑,就讓這些大阿羅漢、菩薩弟子,觀察老人的善根,看能不能出家。阿羅漢有神通,能知五百世,這一觀察,老人在五百世當中,都沒有種善因,怎麼能出家呢?可是世尊同意他出家,並告訴弟子們,這位老人在無量劫之前,曾經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在驚恐害怕之下,爬到一棵大樹上,隨口叫了一聲「南無佛」啊!就憑這無量劫前,一聲「南無佛」所種的因,在無量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緣成熟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給他剃度出家,後來證阿羅漢果。

 

返回

 

答疑解惑                           淨空法師解答
許多同修勸我們去受菩薩戒,主要的理由是菩薩戒可以生生世世隨身,五戒就不行。對此不解?

 

受菩薩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菩薩戒跟五戒不同,五戒是論事不論心,菩薩戒是論心不論事。譬如:殺生、偷盜,心裡想殺、想偷,但沒有實際行動,就不犯戒,就像法官判案一樣,一定要有事實;沒有事實,就沒有罪,這是五戒。菩薩戒卻與之相反,只要心中有殺生、偷盜的念頭就犯戒。所以,菩薩戒不容易守持,五戒、十善容易,這是修學佛法的基礎。受了菩薩戒不等於就是菩薩,受而能持,做到名實相符,才是真正的菩薩。決定不是說,受了菩薩戒就是菩薩,沒有這麼便宜的事!

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在家同修最好是學戒,不要受戒。他說我們能做到一條,就學習一條,學到純熟再去受就不會犯。先練習受持,自己真有把握時再去受。後來我到台中學經教,李老師就勸我一定要受菩薩戒,因為不受菩薩戒是白衣,在台上講經,別人會嫌棄。受過菩薩戒就有責任為大眾講經說法,這是可以的。

現在受戒只是有名無實,並非真的菩薩,不但是在家,出家亦復如是。出家人三壇大戒都受過了,是不是真正比丘?不是。弘一大師講,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真正的比丘。菩薩戒、沙彌戒,自己可以在佛前求受,所以菩薩戒跟沙彌戒可以得戒。但是求受必須有感應,沒有感應就沒有得戒。求感應最普遍的就是《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占察行法」。明朝末年,蕅益大師就是修「占察行法」得菩薩戒的,決不是隨便可以受的。

我勸大家五戒十善應當認真努力修學,具足五戒十善,念佛往生決定有把握。如果發心講經,就要受菩薩戒。

 

有關念佛的問題

 

問:念佛念到心平氣和時,常常流眼淚,從內心湧出很多悲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這種情形,佛在《無量壽經》上說過,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發現。由此可知,你過去生中曾經修學過這個法門,但沒有認真,所以沒有成就,還是六道輪迴;這一生又遇到了,內心自然有這種慚愧的意念,所以才有這些現象。知道了,就更應該認真努力,這一生決定不要錯過。

問:遼寧撫順同修說,在今年正月初三上黑龍江省寶清縣寶光寺打百日精進念佛七,這次全國各地也有人都想打百日佛七,百萬洪名,無聲念佛。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有很多居士跟一位師父打過無聲念佛佛七,百萬洪名,效果特別好。因為以前我們心裡不會念佛,通過打完百萬洪名,無聲念佛,我們心裡能念佛了,而且心裡總能提起這句佛號,有很多人心裡達到自念的程度。百日佛七打了五個無聲,剩下是有聲的。因為我們覺得無聲佛七特別受益,所以將無聲佛七的情況向老師會報一下。

答:佛七到底要有聲、無聲,各人根性不相同。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領眾修行,沒有教人打佛七、打禪七,只是講經說法而已,修行在個人。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懂得佛所說的一切法之後,自己會修行。大家集合在一起共修,這是佛教傳到中國後,祖師大德們提倡的。因為佛法傳到中國,佛的法運已漸漸進入末法時期,末法時期的人根性鈍,煩惱重,智慧少,所以祖師提倡依眾靠眾,互相警策,互相幫助,目的在此地。自己能夠精進不懈,不需要依眾,在家裡修行也是一樣。

既然依眾靠眾,一起薰修,如果每個人都不開口,他到底是在念佛,還是在胡思亂想,主七和尚有沒有這個本事能看得出,用什麼方法警策大眾。出聲念佛,要是胡思亂想,就會念錯,很容易發現,道理在此地。所以,自古以來共修都是出聲的,只有在禪堂裡打七不出聲。到底哪一種有效?依各人根性而定。所以,我們顧及自己,也要顧及到大眾,如果對自己有利,對大眾不利,自己也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你拖累別人,這個過失很重。

大慈菩薩說,你能幫助兩個人往生作佛,就超過自己修行,因此幫助別人勝過自己。李木源居士一天到晚在幫助人,忙得不得了,一點時間都沒有。他將來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這是菩薩捨己為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我們的念佛堂是出聲念佛,念累了,就止靜默念(不出聲)。在念佛堂中繞佛經行,繞念的人一定要出聲,止靜時可以不出聲。行策大師念佛的方法,是他獨創的,他將念佛堂的同修分成三組,一組繞佛,出聲念,兩組止靜默念,時間是一支香。繞佛的人念完這一支香就止靜,第二組接著繞念。他用這種方法調身調心,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這個方法很好。我們念佛堂也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就是學行策大師,但是行策大師分三個組,我們不分組。分組還是有限制,我們不分組,沒有限制,你有體力,習慣繞佛,繞二十四小時也好,而且念佛愈念愈有精神,不會口乾,不會覺得累。實在講真正念佛是要出聲、是要繞佛的,沒有坐下來的。

「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裡決定不可以坐下來,不可以躺下來,也不能睡覺,也稱「佛立三昧」。可以站著,可以走著,九十天不中斷,這是出聲念佛。《華嚴經》上,吉祥雲比丘修這個法門。這要真正發大心,不發大心做不到。東北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常慧法師,已經四百多天沒有睡覺,沒有躺下來,沒有坐下來,這就是「般舟三昧」。

我們要曉得理論與修學方法,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提起精神,拼命去幹。當然我們是凡夫,決定要求三寶加持,沒有三寶威神加持做不到。如何能得三寶加持?真誠心,拼命的心,死也不捨棄,就會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沒有必死的決心,護法神不會照顧你,護法神在旁邊笑你是假的,不是真的。要真幹才行!

出聲念佛有好處,旁邊有很多鬼神,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們在旁邊聽,都得利益。所以,出聲念會度很多眾生,不出聲是度自己一人。

 

誦《地藏經》時,常常會感到害怕,總是感覺身旁有許多看不見的眾生,這種情形也常發生在朋友身上,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在我們四周圍確實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眾生,他們來求超度。我們念經,他們在旁邊聽經,這是一樁好事。不要害怕,他會護持你,將來他們都是你的護法神。我們誦經時要更真誠、更專心,讓所有眾生都得利益。

 

返回

 

法寶流通
好消息辑

 

在大陸現有淨空法師講經VCD流通:

了凡四訓菁華(7盤),對洛杉機淨宗同修的開示(2盤),成佛之道(2盤),節錄無量壽經「不貪計身願」(2盤),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2盤),當前應如何修學才能自在往生(2盤),華嚴經知足天王(35盤),無量壽經(83盤,94年宣講)

欲索取之同修請直接與馬居士聯絡,E-mail: mahaishe@pub.jieyang.net.cn

聯絡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白沙隴路46/11號 馬海生收  郵編:515300

聯絡電話:(0663) 224-7472;手提電話:013502663552

 

現有淨空法師講經有聲版CD片(電腦專用片),華嚴經五(161∼200集),地藏經含玄義2片(1∼89集),皆免費結緣,請向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索取: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之一號二樓 Tel:(02)2754-7178;Fax:(02)2754-7262。

 

返回

 

信息交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您有過心靈的感觸嗎?歡迎在「學佛心得」欄目內踴躍投稿。來稿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feeling

誠邀全世界各淨宗學會,提供貴會的佛事活動消息,利用敝刊為世界佛教徒提供學佛信息。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news

有任何修學上的問題,來信請寄 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question

*所有稿件,編者有權潤飾修改。

 

返回

 

聲明啟示

淨空法師所有一切著述,暨四眾同修整理文物書刊,公開授權大眾翻印流通,但不得擅自加註版權所有,任意增減內容,非法牟利,侵害公眾權益及原著本意。


若您有任何意見,歡迎來信指導,mailto:amtb@amtb.org.tw?subject=advise